大監管之后險資深入實體經濟做好穩定器:叙述手法

時間:2024-01-12 12:46:32 作者:叙述手法 熱度:叙述手法
叙述手法描述::回顧2017年,中國保險業經歷了可謂雷厲風行的“大監管”。同時,保險業也在積極擁抱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百馬奔騰,縱橫有疆,期待“亂哄不再”的新格局,早日到來。   控風險治亂象罰款超億元   2017年是中國保險業的“大監管”年。在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監管思路下(即“1+4文件”指示),保監會從“控風險、治亂象、補短板、支持實體經濟”四大路徑展開整肅。   這一年,保監會共發出37份監管函,比2016年增長131%。包括在內,全年有逾30家險企因“三會一層”運作、內控合規與股權結構等問題遭受處罰。包括各地保監局在內,保監系統共開出925張罰單,罰沒金額超1億元,也遠超2016年的7836萬元。   這一年里,加杠桿的激進舉牌幾乎絕跡,投資風格也從此前的“多數財務投資+個別謀求控股”變為以長期財務投資為主。   2017年的4月1日和10月1日,76號文件(《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和134號文件(《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先后實施。不僅中短期萬能型理財產品被限制銷售,以“快速返還”為賣點的年金險,其首次生存金返還也被限制在保單生效5年后。10月,74家壽險公司有26家的原保費同比下降。其中,安邦人壽降幅高達99.76%,和諧健康和等險企降幅均超50%。   權益類投資有望回升   伴隨著監管持續引導險資回歸本源,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后端”的思路,2017年險資運用渠道日趨合理,在多項政策加碼的背景下,這一趨勢在2018年還將繼續深入。   機構人士預測,目前國內險資權益類投資占比較國外發達市場(占比個位數)仍高,因此繼續提高配置比例可能性不大。由于對藍籌股的樂觀預期,且監管層限制的是快進快出的投機行為,因此險資大幅弱化這一投資的可能性較小,但南下有可能繼續加碼。   服務實體經濟將會是險資作為長期投資的一大方向。實際上,保監會2017年一口氣出臺了4項相關文件,包括服務“一帶一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投資PPP項目意見,以及通過債權投資計劃形式投資重大工程的支持政策。截至11月底,險資通過債權計劃、股權計劃等方式,直接投資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累計金額超過5萬億元。   互聯網科技、大健康成新機遇   由于過往的“沖規模”大賣,中短期萬能險在2017年大幅減少,穆迪研究報告更認為,2018年-2019年將迎來退保率的峰值,“相關險企仍面臨利率上升情景下潛在的高退保率風險。發展長期期交業務,調整資產負責匹配度等結構調整,仍是險企轉型的緊迫任務。”   隨著人口老齡化、二孩政策放開,聚焦大健康與大養老,構建保險生態圈成為方向。據悉,計劃在2017年底前啟動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有望在2018年實現。中保協調研顯示,針對該養老保險,36個大中城市有購買意愿的職工人數比例將達到57.8%。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日提及,除了繼續推動行業監管外,2018年還要加大對大數據等金融科技運用,以提升保險監管的信息化水平。2017年,眾安在線完成IPO成為第一股,騰訊“微保”上線,“阿爾法保險”等多款智能保顧走紅,預示“保險互聯網化”已經來臨。   慧擇提示:在激進舉牌得以遏制,險資來源、注資方式、股權結構等被規范管制后,險資通過多元方式改善收益,并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將是未來的主流趨勢,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穩定器”和“安全閥”的作用將更突顯。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大監管之后險資深入實體經濟做好穩定器-叙述手法】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