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收益+負債承壓保險機構首月債券減持超1500億:冒險小說

時間:2023-12-14 23:47:09 作者:冒險小說 熱度:冒險小說
冒險小說描述::導讀: 2016開年至今,保險機構在債券市場的表現頗受關注。截至1月底,保險機構債券托管總量2.32萬億元,凈減持1541億元,在2015年12月減持512億的基礎上,再度下降1029億。 揮一揮衣袖,機構“棄債而走” 日前,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和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清所”)披露的2016年1月債券托管數據顯示,保險機構當月債券托管總量2.32萬億元,凈減持1541億元,減持幅度創歷史新高。 對于這一變化,存在三種可能性:一是2015年度投資收益考核完成,此前漲幅收益“落袋為安”;二是利率處于下行通道中,債券預期收益不甚理想,調整大類資產配置;三是一些中小為應對等理財產品兌付壓力,保證充分的現金流。 而保險機構的資金離開債券后,短期和超短期融資產品或為替代選擇。此外,權益類和另類投資仍然是主要方向。 減持占其當月托管總量的6% 2016開年至今,保險機構在債券市場的表現頗受關注。截至1月底,保險機構債券托管總量2.32萬億元,凈減持1541億元,在2015年12月減持512億的基礎上,再度下降1029 億。 對于保險機構出現如此大幅度減持,一位發債機構人士表示,“保險機構上月減持占其當月托管總量的6.23%,這個幅度創了歷史紀錄。” 該人士補充道,雖然2014年以來,保險機構一直在主動減持債券,保險機構債券持倉占全部托管規模的比例由2014年1月的8.38%下降到2016年1月的5.02%,但近兩個月以來的大幅減持依然出乎意料。 事實上,與其他機構橫向比較,保險機構亦是減持主力。 具體而言,國債方面以全國性大行、廣義基金和農商行買入為主,分別增持405億元、455億元和167億元,保險機構和外資行大幅減持352億元和135億元;金融債方面,以廣義基金、城商行、券商買入為主,分別增持802億元、468億元和335 億元,僅保險機構繼續減倉243 億元;企業債方面,以廣義基金和農商行為主,分別增持561億元和217億元,但保險機構銳減307億元,券商小幅減持68 億元;商業銀行債方面,以廣義基金和全國性大行買入為主,凈持倉增長786億元和275億元,保險機構大幅減持600億元。 大型保險機構多未減持 保險、債券及券商機構人士均表示,保險機構“棄債而走”,因所持債券集體到期的可能性極低。一位大型投行固定收益部人士解釋稱,“一般而言,機構會對資金調度進行長短期、高低成本的組合配置,以保證合理、穩定和持續的現金流。” 既然如此,保險機構大幅度減持債券究竟為何?首先,在2015年“股債雙牛”的背景下,保險機構的投資收益早已“盆滿缽滿”,存在“落袋為安”的考量。 中債登數據顯示,2015年,中債新綜合指數(凈價)為102.8321點,上漲3.37%;中債新綜合指數(財富)為169.9023點,上漲8.18%。收益率方面,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企業債(AAA級)和中短期票據(AAA級)平均收益率分別下行84、129、159和181個基點。 一位大型保險機構人士表示,“在2015年的投資收益中,股市一馬當先,但債市同樣功不可沒,一些機構存在適當減持的想法,我們前期也曾開會討論過此事,但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標的而作罷。” 其次,存在對下一階段債券收益不看好的動因,因此在開年之際及時調整大類資產配置。 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李奇霖表示,“2015年的"債牛"本質是"杠桿牛",但目前長短端利差收窄,杠桿套息空間并不大。如果想持續"杠桿牛"的話,需要央行降低短端利率,但央行1月貨幣政策具有不確定性,收益率曲線偏窄,降低短端利率可能性較小。” 對此,一位保險機構資管人士舉例道,“如果債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久期5年,2015年上漲后,價格達到108元。按此價格持有,則持有收益率僅約3.5%,收益率并不理想,加之萬一經濟回升,市場利率反彈,債券價格可能面臨調整。一些保險機構就可能選擇在108元兌現賣出,除獲得利息外,還能夠實現8元投資收益。” 除上述兩種情況外,還存在一些中小保險公司為應對萬能險等理財產品兌付壓力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士表示,大型保險機構基本沒有減持,減持主力在中小公司。 對此,海通證券在研報中表示,當前債券收益率處于低位,難以覆蓋高成本的萬能險,導致險資另類投資和權益投資占比不斷增加。國泰君安則在研報中表示,收益率創新低后,資產收益與負債成本面臨短期倒掛風險,保險配置力度明顯放緩。 而數據顯示,1月銀保渠道實現新單規模超過350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的2658億元增長32.4%;與上年12月的670億元相比,增長超過4倍,創下自2006年該項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值。其中,銀保期繳保費僅為75億元,這意味著在3500億元的保費中絕大多數為躉繳型產品。 對此,一位中小保險機構人士坦言,“銀保渠道是高現金價值產品或高預期收益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 短期融資產品或為“替補” 資金從債市流向何處? 雖然保險機構減持了絕大部分債券,但卻增持了短期和超短期融資債券。具體而言,短期和超短期融資債券首月凈托管量增長1107億元,較上月繼續顯著增加571億元。廣義基金、保險機構和農商行加倉326億元、256億元和196億元,城商行和券商小幅增持,僅全國性大行和境外機構小幅減持。 不過,保險機構策略各有不同。一些中型保險機構資管人士表示,“債券絕對收益率已較低,配置價值相對不高,但非標收益率仍具有相對優勢,比如風險適中的政府平臺信托計劃就是不錯的選擇。” 一位券商機構資管產品研發部門人士透露,“近期,保險機構風險偏好降低,對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產品的興趣不如以往。”“2016年應該是現金為王,另類投資和權益類投資會成為一個努力的方向。”一位保險機構風控部門人士如是說。 保監會數據顯示,2013 年以來,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不斷擴張,但債券投資占比持續下滑,從2015 年初38%減少至2015 年末的34%。與此對應的是,保險資金另類投資和權益投資占比不斷增加,權益類投資占比從2015 年初的11%增至12 月的15%,其他投資(另類投資)從24%增至29%。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實現收益+負債承壓保險機構首月債券減持超1500億-冒險小說】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