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排雷行動拉開帷幕:謹防黑天鵝事件:科幻故事

時間:2023-11-29 04:33:16 作者:科幻故事 熱度:科幻故事
科幻故事描述::導讀: 在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之下,保險投資形勢嚴峻,謹防“黑天鵝”事件已成為險資管理的重中之重。 資管“排雷” 6月初,中國保監會連發兩文,一場關于保險資金運用領域的“排雷”行動拉開帷幕。 這兩份文件分別是《關于開展保險機構部分投資業務內部控制管理專項檢查的通知》(下稱“97號文”)和《關于清理規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道類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98號文”),分別針對股票、股權和不動產業務的專項檢查以及通道類業務的清理。 這兩份文件劍指保險資金運用的幾大核心業務:銀行協議存款、權益類投資和不動產投資。“這是一場系統性的險資排雷行動。”一位業內人士評價。 截至今年4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已近12萬億元大關。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險企在市場上的一舉一動飽受關注。去年12月以來,前海人壽舉牌萬科和安邦保險海外大收購,更是引發業內外廣泛關注和爭議,保監會亦加大對險資的監管力度。除了屢屢發文,保監會還針對頗引爭議的前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和安邦保險,分別派駐工作組予以調研和核查。 隨著保險投資渠道的拓寬,不同類別風險相互轉化的渠道也隨之增加,風險的相關性也呈現顯著上升,特別是今年以來,數起信用違約事件的發生,也給保險市場的穩健運行和資金安全帶來一定的壓力。 數位保險資管人士都表示,在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之下,今年的保險投資形勢嚴峻,投資收益面臨困局,信用風險、資金集中度風險等風控難度亦加大,投資“排雷”,謹防“黑天鵝”事件已成為險資管理的重中之重。 清理通道業務 近年來,隨著投資渠道的拓寬和投資品種的豐富,曾經占據保險資金運用半壁江山的銀行存款,占比已日益下降。保監會發布的4月保險業運行數據顯示,銀行存款規模為2.23萬億元,占比已降至18.60%,從去年底的22%下降了3.4個百分點。 險企的銀行存款多以協議存款形式存在,而以銀行協議存款形式開展的通道類業務,則占通道類業務逾85%的比重。“98號文”要求7月底前清理和暫停的主要是銀行存款類通道業務。 “通道業務”是金融業內使用的一個俗稱,通俗地說,是指券商、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或保險資管等機構,向其他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提供通道,收取一定的“過橋”費用的業務,主要包括資金借道和產品借道兩大類。 銀行存款類通道業務則是指,資金來源與投資標的均由商業銀行等機構確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過設立資產管理計劃等形式,接受商業銀行等機構的委托,按照其意愿開展銀行協議存款等投資,且在其委托合同中明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不承擔主動管理職責,投資風險由委托人承擔的各類業務。換言之,保險資管公司僅作為管理人,只收取通道費,不負責管理,投資風險由委托方承擔。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通道業務規模為1萬億元左右,約占整個金融市場通道類業務的5%。 通道業務曾被險企視為好賺的“快錢”,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一度成為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用來確保投資收益的一大“利器”。當時曾有業內人士估計,保險業2013年的通道業務至少有3000億-4000億元規模,當年不少險企的投資收益很大一塊來自于通道業務。 一家小型保險公司投資人士曾表示,保險資管可以從通道業務拿到2個點的利差,還有3‰到5‰的通道費,又沒什么風險,沒有不做的理由。 彼時險資通道業務火熱的一個外部助力在于,原本作為通道業務第一主力的信托公司,受到銀監會下發的多個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文件的約束,其作為通道實現資產“出表”的優勢已大為減弱。 險企作為通道的一個優勢在于,保險公司的協議存款和其他存款不屬于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而是作為一般存款。因此銀行在計算存貸比時,來自險企的一般存款可計入銀行的存款規模。如此一來,銀行通過保險資管的通道業務,既擴大了存款的規模,賺取了利差收益,還能實現資產“出表”。因此,繼信托公司之后,險企成為通道業務的主力之一。 看似零風險或低風險的通道業務,近年來已屢屢顯露風險苗頭。加大對各類通道業務的監管,已成為相關監管部門的共識。除了銀監會頻發監管令,并于2014年在《商業銀行并表管理與監管指引通知》中,將“跨業通道業務”納入并表監管。今年5月,證監會也發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指引》的“征求意見稿”,擬對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進行嚴格監管。 “98號文”指出,為了避免出現因內控措施不嚴導致資金被不法分子挪用或詐騙等風險事件,保險資管機構需要自查通道業務的投資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等四大風險。 近年來,險資通道業務蘊含的風險屢被監管部門提示。比如保監會高層曾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二屆年會”上指出,一些保險公司把資金存到銀行后,用存單做質押,獲取銀行資金后被保險公司內部人或關聯股東挪作他用,銀行則幫其掩飾。 一些“平臺類”保險公司的控股股東或內部控制人,利用險資投資的信托計劃等方式,作為通道套取資金,為其相關企業融資,進行不正當利益輸送。 從交易對手方面來說,則存在銀行通過信貸類通道業務,把企業違約風險轉移給保險資管的現象。 從公開信息看,險資通道業務遭遇風險已有案例。2014年5月,合眾資管公司作為管理人,接受廣發銀行北京分行的投資指令,將3億元委托資產投資于江蘇銀行南京下關支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隨后,合眾資管公司作為管理人,接受江蘇銀行的投資指令,將這筆3億元的委托資產投資于天津銀行濟南分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但是,這筆錢在存入天津銀行濟南分行的當天,便被天津銀行濟南分行營銷人員張承康等人,以“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的方式非法轉走。 2014年12月,江蘇銀行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對合眾資管公司提起仲裁,要求其返還3億元委托管理資產,并支付相應的投資收益55.83萬元,并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查封和凍結合眾資管公司的部分資金。2015年1月,廣發銀行北京分行將合眾資管公司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合同,返還3億元委托資金并賠償損失900萬元。 合眾資管公司向天津銀行濟南分行及其營銷人員提起刑事控告,請求濟南市公安局查扣涉案款物,其后又以存款糾紛為由,以天津銀行濟南分行為被告、廣發銀行北京分行和江蘇銀行為第三人,向山東高院提起訴訟。 該案件發生已一年有余,目前仍在審理中。合眾資管的股東合眾人壽在2015年報稱,上述訴訟和仲裁中的3億元存款本金產生損失的可能性極小。 有分析師預計,受固定資產投資放緩、監管趨緊以及直接融資發展等因素影響,通道業務的增速將會大幅放緩。多位受訪的保險資管人士表示,近年來,隨著保險投資品種和投資渠道的拓寬,險企對于通道類業務的依賴已有所下降,總體上銀行存款的占比正逐漸下降,這部分資產轉向了權益類和另類投資。 嚴查投資行為 作為投資主力品種的權益類投資和另類投資,同樣被納入“排雷”的范圍。 今年以來保險資管領域的一個新變化是另類投資增長迅速,4月的占比已升至33.01%,創下歷史新高,比去年底增加了4.36個百分點。海外投資的一個顯著變化則是境外不動產占比快速提高,在4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規模中占比已達12%。 保監會于5月30日下發的“97號文”要求,將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股權和不動產業務三類投資業務的內部控制管理開展專項檢查工作,旨在摸清現存的問題和風險隱患,防止不正當關聯交易、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 與以往的險資運用專項檢查相比,本次專項檢查有三個特點,一是涉及的機構范圍廣,既包括直投和委托投資的保險公司,也包括作為受托方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二是時間跨度大,涵蓋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的兩年間;三是檢查的內容全,包括內部控制管理組織體系建設、決策流程的合規性、投資交易行為控制和合規性以及風險控制和稽核監控情況四個方面。 據了解,保險機構將于6月至7月中旬進行自查和整改,7月下旬至9月下旬則由保監會督導抽查。 本次專項檢查中,險企是否存在超授權范圍投資、先投資后授權及其他未按相關規定決策的投資事項等情況,是否存在運用借貸、發債、回購、拆借等方式籌措的資金投資企業股權,以及不動產投資的標的、交易架構設計、投資比例等是否符合監管規定,成為自查和督導的重中之重。 股票和股權投資是保險投資主力品種,去年10家保險公司以數千億元資金累計舉牌36家上市公司股票,堪稱2015年度股市一大現象,令市場為之側目,亦引發對險資舉牌潮的爭議。另一方面,安邦保險等險企大舉海外收購,成為另一番引發關注的現象。 其中,前海人壽介入寶萬之爭、安邦競購喜達屋以及富德生命人壽實際控制人張峻被帶走調查,無疑成為保險資金運用領域最受關注的幾大焦點話題。與之相伴生的,則是業內對富德生命人壽是否已超過權益類投資比例以及關聯交易、安邦競購喜達屋是否超過海外投資上限,以及對寶萬之爭中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行為如何監管提出質疑。 今年3月,安邦保險巨資收購策略酒店集團和競購喜達屋,均未獲監管層支持,最終安邦退出喜達屋競購案。其去年11月以15.7億美元收購的美國信保人壽,亦因紐約監管當局要求提供融資和股東結構的詳細資料,于日前宣布撤回審批申請。而在喜達屋競購案中,喜達屋亦屢次要求安邦提供詳細的融資方案而不得,這也成為其競爭對手萬豪對其質疑的焦點。 安邦保險的境內外投資屢引爭議,便在于公眾對其“錢從何來”以及“是否超限”充滿質疑。 對于富德生命人壽的質疑,則集中于借助關聯交易套取保險資金,進行不正當利益輸送。其實際控制人張峻已被帶走,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富德生命系”的問題可能比表面上看起來的“更嚴重”。 對于險資頻頻舉牌的現象,一位保險公司分管投資的負責人認為,險企舉牌,問題在于其舉牌的資金從何而來,因為舉牌通常需要大筆資金,存在資金集中度的風險,而不在于舉不舉牌這個行為本身。如果為了舉牌就把作為獵取資金的工具和加杠桿的工具,不但推高了負債成本,進一步加劇資產負債錯配,還會“埋雷”。 根據保監會發布的口徑,截至2015年底,共有10家保險公司累計舉牌36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資余額為3650.53億元,選股以藍籌股為主,36只股票中有21只為藍籌股,均為財務性投資,目前風險可控,但對背后的風險不可放松警惕。 今年以來,隨著股市下行和劇烈波動,已有一些大肆舉牌的保險公司開始體會到不能承受之重,大多數舉牌的股票已跌破持股成本。其中,中融人壽去年底斥資數百億元舉牌的3只股票,今年首季的浮虧率已達三成左右,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則跌至-18.22%,被保監會于2月下發監管函禁投股票。另一家投資激進的保險公司君康人壽,去年亦以巨資舉牌了3只股票,今年公司的首季凈虧損高達20.1億元。此外,因違規打新配售,去年10月已被中國證券業協會列入黑名單。 一位保險公司高層人士表示,一些保險公司有典型的賭徒心態,對賭未來資產升值。一些公司急于做大資產端,恰恰說明之前對賭市場已經賭輸了,只能吹出更大的泡沫,用來掩蓋此前誤判導致的損失。把投資玩成飛刀游戲,一旦失手,則后果不堪設想。 這種賭徒式的投資行為,有一些是基于沉重的考核壓力下的無奈之舉。一位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就坦承,在現在的市場行情和考核體系下,險企作為絕對收益者卻不得不博相對收益,只能在二級市場上狂買股票,雖然明知可能風險很大,但如果不賭一把市場,下達的投資考核指標根本完成不了。 據了解,在今年投資困局之下,一些保險公司制定的投資收益率指標并不低于去年,而今年全行業的投資收益率創下2008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多位保險資管人士指出,從目前來看,保險業面臨的信用風險可控,最大的危險來自現金流風險和利差損風險。太平保險集團投資管理部總經理陳武與太平保險集團投資管理部高級經理張眾共同撰文指出,相對現金流風險,更值得重視的是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風險。因為保險資金的特點是“先流入再流出”,有充足的條件實施“龐氏融資”。即便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出現問題,保險公司以“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依然能夠獲取現金流。一旦現金流量表也出現問題,說明已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因此,保險業必須將防范風險的首道門檻,從現金流量表前移至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 一家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則指出,保險公司不能單純看投資收益率,高收益必然有高風險,一些看似收益良好的資產也許“雷點”埋在了未來,不知何時會引爆,對于此類資產尤其要小心。 強化信披抓手 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隱患,來自相關決策流程的不透明和信披的不充分不及時。以往保險資管機構總以投資是商業機密為由,絕少主動對外信披,保持著神秘而低調的姿態。 決策流程和信披的不透明,使得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為便處于監管真空。不僅監管部門難以對其實施有效監管,保險公司內部風控也難以落到實處,公司治理缺陷和內控不足的風險難以防微杜漸。 “放開前端,管住后端”,信披是重要抓手。2010年6月《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保險公司逐漸建立了公開信披制度。 不過,針對投資和關聯交易,仍有一些公司發生先斬后奏或隱而不報的行為。保監會此前通報的2015年保險公司關聯交易核查結果顯示,前海人壽等公司因重大關聯交易未按規定信披,此外還有13家機構關聯交易季度報告未按有關規定向保監會報告。今年3月,保監會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核查工作結果則顯示,前海人壽等15家公司償付能力信息披露不完整,安邦等8家公司基本信息披露不完整。 去年以來,保監會加大了對保險投資信披的監管要求,連發數文,對資管信披制度予以完善。比如,《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信息披露準則第3號:舉牌上市公司股票》、《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股權信息披露有關事項的通知 (征求意見稿)》、《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關于印發〈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信息披露準則第4號:大額未上市股權和大額不動產投資〉的通知》等文件相繼出爐。保險公司與關聯企業或一致行動人共同投資行為的信披監管,亦被納入其中。至此,保險資金運用領域的信息披露規則框架已廓然成形。 2016年是保監會“償二代”體系實施的首年,通過信披,引入公眾監督,昔日封閉的保險資管領域日益透明化。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保險資管排雷行動拉開帷幕:謹防黑天鵝事件-科幻故事】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