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安人壽大股東一年3次變更:反諷

時間:2023-11-27 17:33:16 作者:反諷 熱度:反諷
反諷描述::盡管業績表現較差,地方國資對壽險公司利安人壽的興趣卻頗濃。   7月25日,利安人壽在其官網上披露變更股東信息稱,江蘇蘇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和南京紫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向其第四大股東江蘇省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江蘇信托”)合計轉讓531416923股,占利安人壽股份總數的比例約為11.60%。轉讓后,江蘇省國資委旗下江蘇國信控股子公司對利安人壽持股比例上升至22.79%,將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是今年以來利安人壽大股東的第3次變更。事實上,若此次股權轉讓獲批,對比2011年成立初時股東持股情況,利安人壽股東股權轉讓、變更已多達近10次。原股東持股比例和持股排序幾乎全部發生變化。   同時,利安人壽盈利情況卻不盡如人意,成立7年來,除2014年實現凈利潤752.91萬元,利安人壽6年均為虧損,2018年前5月虧損近1.6億,累計虧損超10億元。此外,對銀保渠道的依賴、退保金和賠付支出的高企,讓其凈利潤難以改善。   “區域性地方險企對本土資源依賴程度高,在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以及分紅險等投資型險種發展受限的背景下,其轉型壓力和提高效率節省成本的壓力均不小。”7月29日,有保險行業資深專家表示。   累計股權轉讓、變更已達近10次   成立于2011年的利安人壽,在經歷了清退違規股權、國資入主推進之后,終于將迎來新的股東格局。   早在2018年初,因違規代持股份,原第二大股東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柏霖資產”)以18.96%(減資后)的持股比例躋身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隨后,江蘇省人民政府國有獨資公司江蘇蘇匯受讓鳳凰傳媒、紫金集團股權的計劃被撤回。   此次股東的變更,對利安人壽來說,最大的變化來自多年由民企把持大股東位置的局面將結束,利安人壽的第一大股東將變更為國有企業。   從今年一季度利安人壽公布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民營企業雨潤控股持股的816000000股依然處于被凍結狀態,另一家民營企業月星集團有限公司的205277000股處于質押狀態。   與此同時,公司處于無實際控制人的局面已經持續較長一段時間。而擔任利安人壽董事長的祝義財,作為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利安人壽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目前被認為自2015年3月以來一直被監視居住,其掌管的上市公司雨潤食品虧損嚴重。   江蘇信托母公司江蘇國信在7月初曾發布公告稱,根據評估價格,此次受讓利安人壽股份,江蘇信托耗資為23.75億元,且將以自有資金完成交易。此次對外投資的目的是,能夠讓江蘇信托提供更加完整的金融服務,江蘇信托通過本次股權受讓成為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有利于優化江蘇信托配置比例。   自成立以來,利安人壽股權頻頻變動,先后共增資5次,紅豆集團有限公司、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鳳凰出版集團、匯鴻國際等原始股東已發生多次轉讓交易,歷史累計股權轉讓、變更已多達近10次。   而此次國資的積極入主,將會給其董事會管理層及業務管理上帶來怎樣的變化,尚處于未知之中。   今年前5月仍虧1.6億,2017年退保金93.36億   江蘇國信在信披公告中指出,截止2018年5月31日,利安人壽已審計的數據顯示,其總資產為259.84億元;凈資產65.39億元。2018年1-5月營業收入86.52億元,凈利潤-15571.59萬元。   相比利安人壽2018年一季度1.26億的虧損,利安人壽的虧損還在持續增長之中。   回溯利安人壽2017年年報,利安人壽在2017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5.75億元,相較2016年的114.03億元出現了大幅縮水,同比下降了24.80%。其中,壽險保費收入82.17億元,同比下降26.25%,健康險及意外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21億元、1.36億元,與2016年相差不大。   在業務收入下降的同時,利安人壽的營業支出較2016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退保金、賠付支出和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出現大幅上升。   以退保金支出來看,利安人壽退保金高達93.36億,相比2016年同期的52.26億,上漲了78.65%,幾近上漲近8成。其賠付支出由2016年的5.48億上漲至12.28億,同比增加了124.09%。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則由2016年的5.59億上漲至9.10億,同比漲幅達62.79%。   退保金、賠付支出和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的大幅上升,導致利安人壽2017年雖然通過24.26的保險責任準備金的反向提取調節,將營業虧損控制在1.29億,其2017年凈虧損達1.29億,相比2016年3.46億的巨幅虧損,虧損幅度有所減輕。   利安人壽成立以來,虧損局面的出現已是多年的“痼疾”。歷年年報數據顯示,利安人壽2011-2017年的利潤分別為-0.55億元、-0.55億元、-1.66億元、752.91萬元、-1.43億元、-3.46億元、-1.29億元,算上今年1-5月的虧損,其7年間累計虧損已超10億元。   利安人壽2017年年報資產負債表也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利安人壽累計虧損8.85億,股東權益合計為68.42億,在2016年基礎上股東權益資產進一步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年報信息顯示,利安人壽在各個營業分部的業績上,2017年及2016年僅總部實現營業盈利,江蘇、安徽、河南、上海等9個分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營業虧損。其中,在注冊地區域所屬的江蘇分部,其2017年營業支出高達69.12億,營業收入僅為59.26億,營業虧損高達9.86億。   “退保金過高有多重原因,可能是產品設計缺乏競爭力或者保險公司服務能力欠缺,也可能是其開發的理財型產品和保障型產品為吸引客戶明確表示產品退保不需收取任何手續費。一般來說,以中短存續期產品為主的險企更容易出現退保金迅速增加的情況,對保險公司來說,保費收入結構可能存在問題,需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避免業務下降、退保和滿期給付等帶來的流動性壓力。”保險行業人士分析。   六成保費收入依賴銀保渠道   盡管利安人壽未在其2017年年報以及其他公開資料中單獨公開其渠道保費收入的構成,但其保費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險產品經營情況表則側面顯示其對銀保渠道的依賴。   事實上,從利安人壽2016年保費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險產品經營情況可以發現,其前四款產品均為銀行保險渠道銷售的產品,2016年貢獻的保費收入為92.87億,占到當年保費業務收入的81.44%。   盡管利安人壽的保險產品在渠道銷售上正在向個險渠道轉移,但從其2017年保費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險產品來看,年金險仍是其主要保費收入來源。其四款年金險(包括分紅型年金險)共計實現保費收入47.65億,占當年的保費收入比重超過50%。   利安人壽稱,2017年分紅型保費收入為20.54億元,占壽險保費收入的25%,較2016年度增加14個百分點。   從投資維度來看,利安人壽在2017年投資收益較2016年出現一定的增長。其實現投資收益14.05億,相較2016年的11.71億增長19.98%,主要來自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收益的增加。其中,股權投資計劃及企業債券所占的比重較大。   不過,在利安人壽的債權型投資中,所占比重較大的信托計劃曾在2014年度和2015年度分別出現計提人民幣3000萬元和1000萬元的減值準備。在2017年和2016年,也出現4000萬的減值準備,其減值準備的原因為個別信托計劃投資償付利息發生逾期所致。   利安人壽2017年保費收入居前三款的產品均來自于銀保渠道,后兩款產品則來自于營銷員渠道。而前三款從銀保渠道銷售的產品,其保費收入分別為21.86億、19.23億和9.94億,三款產品貢獻保費收入高達51.02億,占到當年保費收入的59.50%,幾近六成。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利安人壽大股東一年3次變更-反諷】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