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保險分析及我國境外保險存在的問題:故事情節

時間:2023-12-10 19:46:59 作者:故事情節 熱度: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描述::一、需求越來越高   1.國際合作日益廣泛。近幾年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在加大自身國內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作為平等互利的伙伴,我國已成為推動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僅以非洲為例,據測算,目前我國對非貿易對于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左右。我國產品質優價廉,打破了高價壟斷,讓非洲人民得到了實惠;我國技術適合非洲需求,降低了經營成本。2006年,中非貿易額已達 555億美元,我國成為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至2006年底,我國累計對非洲投資117億美元,重點投向農業開發、加工制造、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公民和企業積極參與境外經濟活動,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日益擴大,每年向境外輸出勞務人員65萬人次,主要分布在第三世界國家;從事遠洋漁業的人員達4萬余人,外派船員約15萬人,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外派醫療隊人數約 1 200人;在海外設立的中資企業有1 000余家,海外中資機構1 900多個。   2.出境人員大量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各國間合作交流活動日趨頻繁,再加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國審批手續不斷簡化,各類出國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我國出境總人數僅為28萬人次。2006年,出境人員人數已達3 200萬人次,至2020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將達1億人次。    3.民間貿易往來不斷增多。我國從1979年開始勞務輸出,先后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履行過勞務合同,20多年累計派出勞務人員上百萬人次。據了解,我國每年外派勞務總人數大約為20-30萬人左右,而每年全球跨國流動勞務人員達3 000多萬人,我國每年在海外勞務的人數僅占國際跨國勞務總人數的1%左右。   4.我國對外旅游開放力度加大。隨著國民收入的逐步提高,發展勢頭強勁的出境旅游不僅豐富了我國公民的休閑生活,而且成為我國主要目的地國家的滾滾財源。 2006年,我國居民出境旅游人數已達到3410萬人次。   5.國際局勢動蕩不安。2006年,外交部及駐外使領館處理各類領事保護案件3萬余起,涉及人員數以幾十萬計,較2005年(2.9萬起)穩步增加。   國家綜合實力和國民收入的提高,對保險業的需求明顯增加。保險業面臨全球范圍內的風險,如何針對各行各業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紛紛開拓海外市場,針對一些地區不安定因素造成不間斷的襲擊和搶劫事件,如何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企業境外投資風險防范等方面的保障制度,提高企業和公民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我國在外企業和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是落實保險業做大做強的具體體現,也是發揮保險業經濟補償功能,為國民經濟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保障的重要保證。   二、我國境外保險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發初期國家對境外保險高度重視,1983年1月 20日,中國人民銀行、對外經濟貿易部曾以[83]銀發字第14號《關于爭取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在國內保險的通知》明確了境外保險的要求和投保標準,必要時可邀請保險公司作為保險顧問參與境外商務談判。保險體制改革后,國辦發 [2005]48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于加強境外中資企業機構與人員安全保護工作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和商務部相關文件,明確要求各派出企業必須為外派人員購買境外傷害、職業暴露等保險,提高境外人員和機構的抗風險能力。但從實際操作方面并沒有完全落實,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障。目前,除《通知》和商務部相關文件外,我國尚沒有針對國際合作、境外就業和外派勞務、商務、旅游、探親等有關財產、人員的損失、傷亡的管理規定,只是建立了一般性應急處理機制,更談不上專業的處理流程,使目前的突發事件只能依靠政府支持、企業參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表現為單一依靠國家應對策略,缺乏靈活運用商業機制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一方面容易誘發國內國外雙重賠付標準,引發各種矛盾;另一方面事件發生后,國內企業和個人對事發國家的索賠之路十分艱難,有的干脆自認損失,轉移索賠目標,最終只能依照合作協議、勞務合同的約定處理。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境外保險分析及我國境外保險存在的問題-故事情節】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