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蹄疾步穩中國保險業邁向國際舞臺:情感共鳴

時間:2023-12-15 19:46:51 作者:情感共鳴 熱度:情感共鳴
情感共鳴描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保險業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2018年,我國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3.8萬億元,總資產18.3萬億元,仍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今年前7個月,我國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9%,資產總額達19.4萬億元。  平靜閉塞的湖面鍛煉不出能夠搏擊風浪的水手,對外開放在推動我國保險業發展壯大、走向世界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近日出席第5屆中國-東盟保險合作與發展論壇時表示,中國銀保監會高度重視金融業對外開放工作,對外開放全面提升了中國保險業發展水平。    擴大開放腳步不停  對外開放為中資保險公司學習國際經驗和先進技術提供了平臺。通過與國際同業的交流競爭,中資保險公司迅速縮小了與外資保險公司的差距,經營管理理念和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大大增強了中國保險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1979年,伴隨著國內保險業復業,保險業也開始探索邁出對外開放的腳步。在這一時期,人保駐倫敦聯絡處成立,平安、太保等也先后在香港成立了子公司。  在開始嘗試“走出去”的同時,我國保險業也逐漸敞開大門。起初,一些外資保險公司被允許來華設立代表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認為,“這些機構為促進保險業對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幫助外資保險公司增進了對中國保險市場的了解,為后者進入中國保險市場開展業務打下了基礎。”  1992年成為外資險企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這一年,美國友邦保險公司作為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率先在上海設立分公司。隨后幾年,日本東京海上、加拿大宏利等先后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01年年底,共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29家外資保險公司在華設立了營業性機構。  2001年12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是保險業對外開放進程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根據入世時的承諾,保險業成為我國金融業開放力度最大的子行業,我國保險業開始更深層次地參與到國際保險市場的競爭與合作中。外資機構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跑步”進入中國市場。德國安聯集團、法國安盛集團、英國保誠集團、荷蘭國際集團、美國大都會人壽、日本生命人壽、加拿大永明人壽、倫敦勞合社、瑞士再保險、德國慕尼黑再保險等國際知名保險機構,紛紛布局中國保險市場,在華外資保險公司增至46家。與此同時,中資保險機構也在競爭中得到鍛煉成長,多家險企在海外設立了子公司,平安收購歐洲富通集團則成為我國保險企業首次市場化的大型境外并購。  再將鏡頭對準當下的中國,對于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來說,構建層次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多樣、領域更加寬廣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成為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一環。2018年,國家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國將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我國保險業新一輪的對外開放由此按下“加速鍵”。  去年4月以來,中國銀保監會已先后推出34項開放措施,涉及外資持股比例、準入條件、保險中介、資產管理等多個方面,對外開放的政策力度與落地速度均遠超預期。截至目前,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59家外資保險機構,共有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132家代表處,世界500強中的外國保險公司均進入了中國市場,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首家外資養老保險公司恒安標準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均相繼獲批籌建,外資保險機構保費市場占有率增至6.84%。外資險企已經成為我國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在行業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助推保險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行業統計數據來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和資產總額分別從2001年年末的0.21萬億元和0.46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6月末的2.55萬億元和19.50萬億元。據瑞再Sigma報告研究預測,2030年后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  再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在2002年,中國人壽首次入圍《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成為我國內地第一家入選全球500強的保險企業。而在今年最新揭曉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共有9家中國保險公司入圍其中,9家中國險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491.81億美元。其中排名最高的中國平安(601318)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1635.9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全球榜單第29位,全球金融企業排名第4位,并在中國入圍企業中排名第7位。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分居第51位、第121位和第199位。  毋庸置疑,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國保險業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壯大。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進一步對外開放能更好地促進保險業營銷理念和經營模式提升。同時隨著國內保險監管措施的趨嚴,產品逐漸回歸保障本質,外資險企在諸如精算、定價等方面的優勢也更加凸顯,業務的擴大將伴隨著費用的攤薄,能夠促進保險市場的有序競爭以及提高保險市場的效率。”  回顧對外開放的歷史,不難發現,外資保險機構在業務品種、服務、營銷理念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帶來的經驗,是推動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1992年,友邦在上海設立分公司后引進了營銷員體制,也帶來了長期壽險、健康險等新業務。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更加速了投連、分紅、萬能等新險種的引進和發展。中宏人壽于 2000 年推出了國內第一個“分紅保險”產品,美亞保險則先后推出中資財險公司當時還未涉及的“董監事高管責任險”“工商通保”綜合險、“并購補償險”“航班延誤險”等創新產品。可以說,我國保險業如今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對外開放帶來的新鮮活力。  “在與外資機構開展競爭與合作中,中資保險機構可以更深入理解國際保險市場的文化、規則與技術,更深刻地觀察國際同行如何對其加以運用、實現全球展業。這有利于中國保險業更好‘走出去\\’,既增強了全球資產配置能力,又為‘一帶一路\\’建設和我國實體經濟‘走出去\\’提供了更高質量的保障服務。”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邢煒如是表示。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對外開放蹄疾步穩中國保險業邁向國際舞臺-情感共鳴】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