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緣何不是強制保險:人物塑造

時間:2023-11-27 17:33:16 作者:人物塑造 熱度: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描述::根據北京保監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24時,在京保險公司共接到因強降雨造成損失的各類報案4.7萬件,估損金額約10億元。其中,投保種植業保險農戶受災面積約28.3萬畝,養殖業損失約24.3萬頭(只),種養兩業估損金額約9142.6萬元,已向農戶預先賠付保險金2000余萬元。另有消息顯示,首批獲得賠付的險種主要有溫室大棚、葡萄、桃、種豬、生豬、奶牛等,這些款項為受災群眾迅速投入災后重建、恢復農業生產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視野轉向全國,入夏以來,各地因天氣原因爆發的地質災害接連不斷,農民財產遭受威脅。令人心痛的是,由于部分地區農業保險普及率不高,導致天災給農民帶來了絕對損失。   農業保險緣何不是強制保險?這一可改變幾千年來農民“靠天吃飯”狀態的救命險又緣何在中國農村市場中推行受阻?   農民投保興趣少   投保農業保險的這部分農民可稱為幸運兒,因為在目前,全國范圍內仍有很大一部分農民在“靠天吃飯”,天災一旦發生,他們將絕對損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專業教授庹國柱告訴記者,由于我國各地農業保險和其他財產保險屬自愿投保,加之很多農民缺乏風險控制意識,最終導致其只能在災難中吸取慘痛的教訓,而這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也是普遍現象。   “即便是人人都買家庭財產保險、汽車保險的保險業發達國家,農作物保險也并非所有農民都買。比如加拿大有兩成農戶沒有購買農業保險,在美國這一比例則達到三成多。僥幸心理人人都有,最終還要事實教育大家。”庹國柱表示。   事實上,我國農民并不抵觸保險。其對養老保險的認知水平已達到一定高度,但要讓農民接受農業保險達到接受養老保險的程度,恐怕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做過一項調查,即在農戶對保險需求的排序中,排在前兩位的是養老和醫療,次之,農業保險更靠后。這是農民根據自己的支付能力,以及自己對各類保險對家庭重要性的認識決定的。對于農業保險,政府現在補貼絕大部分(平均約80%)保險費才吸引了較多農民參加,否則絕大多數農民不會參加。另有一種原因使農民不愿投保,即農業保險的過低。比如在國內,現在各地搞的所謂"物質成本保險",保險金額一般僅為農作物或牲畜收入(或價值)的30%-40%,比如一畝水稻一季能打1000多斤糧食,收入在1000元以上,但如果出險,保險賠付金額只有300-400元,這對很多農戶來說沒有吸引力。”對此庹國柱表示。也有市場人士建議,對有些關系國計民生的種養業保險,可實行強制投保。公開資料也顯示,我們的近鄰日本從1947年以來就對超過一定種植規模的農戶實施強制農業保險,這樣既保證了參與率和覆蓋面,也最大程度保證了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分散風險的要求,更保障了農民和國家的根本利益。   發展農業保險,農民的認識問題是一方面,保險公司的產品夠不夠豐富是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各地農業保險“品種優化”的消息接踵而至。比如近期安信農保與上海市松江區殘聯簽約,率先為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小昆山鎮、石湖蕩鎮、新浜鎮、泖港鎮、葉榭鎮六個村鎮下轄的32個殘疾人扶貧基地,首次引入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變量概念的收入保險。保費收入130萬元,提供保險保障近2000萬元,此次創新在業界也引發關注。   “但從目前來看,保險公司能夠提供給農民的農業保險險種仍然很少,個人認為還遠談不上"險種齊全",中央財政的種養業保險的補貼名單中也不過十八九種。就連一些種菜面積很大的地區,還不能提供蔬菜保險;種瓜果的地區承保各種瓜果的保險也不多;水產養殖類保險也還僅僅在小范圍試驗。顯然無法適應農民投保的需要。”對此,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當然,創新要以提高成本為代價。在某保險公司農業保險負責人看來,無論是種養兩業保險還是涉農保險,目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都是,保險公司經營這些險種風險比較大,費率比較高,并高度依賴政府補貼保險費,更不可能從這些業務上賺取高額利潤。“即使這幾年農業保險賠付率不高,也不敢說保險公司就賺錢了。如果遇到持續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災害,保險公司就會賠個"底兒掉",不破產就是幸運兒了。我過去在加拿大做過研究,該國有幾個省的農業保險經營了20多年沒有發生大災,每年都有盈余。后來連續遭受較大災害侵襲,保險公司為籌集這些資金借的債務少則十幾年、多則二十幾年才能還清。我目前仍在對加拿大和美國農業保險進行考察,得知今年這兩個國家都遇到范圍較大的持續性旱災,他們的農業保險公司不可避免地面臨較大虧損,因此整個保險業都在發愁。”庹國柱表示。   【慧擇提示】另外,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逆選擇與道德風險也導致保險公司成本高筑。一位長期關注農業保險發展進程的業界人士表示,與西方一些國家大規模農場經營不同的是,中國農村地域分散,大都是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組織化程度很低,這些都給保險公司的銷售與理賠帶來巨大的挑戰。“目前農業保險的銷售主要依賴行政部門,高交易成本主要體現在查勘定損與理賠環節。從我們對一些地方的調研來看,保險公司查勘定損的壓力非常大,費用支出也不菲。而且由于定損缺乏精確的客觀依據,保險公司與農戶之間的爭議也很大。雖然一些地方采取了抽樣定損以及當地農業專家參與定損等機制,但這個問題仍然非常突出。”因此在上述人士看來,必須創新機制,緩解定損與賠付環節的高成本,才能提高保險公司的供給效率,實現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農業保險緣何不是強制保險-人物塑造】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