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老保險仍存隱患:結局

時間:2023-12-11 10:46:12 作者:結局 熱度:結局
結局描述::盡管養老保險體系在我國已建立有20年,但是在最近有不少關于我國養老保險的調查顯示,我國養老保障系統存在隱患。基本養老保險存在著比較大的,這持續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和討論。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建立以基本養老、企業年金、個人養老為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但目前的現狀是基本養老獨大。   “由于仍處在發展階段,中國的現狀是只有社保這一根柱子高高挺立。”據中國首席執行官貝克俊介紹,在美國,養老金總資產20多萬億美元中,政府養老金占比12.5%,企業年金占比64%,個人退休賬戶占比23.5%。而到2010年底,中國的養老金總資產2萬多億元人民幣中,政府養老金占比89.5%,企業年金10.5%,個人退休賬戶幾乎沒有。   貝克俊認為,用中國這樣的一個養老體系結構,去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以及日益增加的養老需求,勢必會給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造成沉重的壓力。更令人擔憂的是,據相關報告指出,養老金赤字在過去五年中以約2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攀升。   “因此,調整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結構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一個不得不變革的時刻。”貝克俊認為,更重要的是,改革必須盡快開始,盡管一開始會不盡完美,但可以通過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不斷去完善。在這一點,澳大利亞的養老制度建立值得去借鑒。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澳大利亞政府就開始進行養老制度改革,經過一系列的完善,目前針對2500萬人的、澳大利亞的養老金積累現已達1萬億美元。雖然中國的人口規模目前還有缺口,但重要的是及早開始試點。   要如何來調整中國養老保障體系制度的結構?貝克俊認為,首先要提高我國社保的覆概率,2011年年末,我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2.8391億,覆蓋率需要進一步提升,而在發達國家覆蓋數字高達90%。   其次,要通過制度創新和市場化運作來發展和壯大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保障體系,改變養老體系對于基礎養老的過重依賴,發揮養老體系的整體功能。   “在制度創新方面,最重要的是制定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這個在美國和澳大利亞都被證明是有效手段。”貝克俊說。   養老保險的缺口很大,貝克俊認為,這是既定的事實,因此,應當盡快推出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等措施。   “實施延稅型保險試點,可以帶來幾方面的好處。”貝克俊認為,以月入1.3萬的收入為例,在沒有稅收優惠前,應稅收入扣掉大約是1萬塊左右,實施了稅收優惠后,假設我們優惠的額度是2000元,一方面他的納稅基數少了2000元,另一方面,他可以用這2000元去購買商業保險為自己的養老做準備。只不過退休領取的時候再繳稅。而到退休的時候,由于收入相對降低,納稅的稅費就會相應下降,從而合理避稅。對于社會而言,稅延有助于提高社會的保障水平,并刺激企業安排企業年金、消費者購買養老保險,雖然可能會犧牲政府當前的財政收入,但可以解決長遠的養老財政負擔。   “仍以養老保障體系比較成熟的美國為例,美國政府為發展個人養老支柱,針對完全由個人繳費的IRA,先后出臺了多種稅收優惠政策,結果,帶動了4.895萬億美元的IRA資產規模,在總養老保險資產中占比達到23.5%,增速基本維持在20%以上,使IRA成為美國最重要的養老保障計劃之一。”貝克俊說。   除制度上的創新外,貝克俊認為,要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保險公司應該與社保密切協作,發揮保險公司的強項精算技術,對養老基金的運作作出分析和長期預測,尤其是在資產負債管理方面。   貝克俊認為,養老保障是一個長期、穩定的事業,關鍵在于資產負債的匹配,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收益。在這方面,可以組織人口學家、經濟學家和精算師分析成立專門的精算辦公室對于養老基金的收支情況作出分析和長期預測,以便主動作出政策調整和投資匹配,減少賬戶缺口。與此同時,還可以開發多種類型的養老保險產品,不斷創新。“中國現在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基本上是以分紅、萬能保險為主,產品種類和提供給客戶的投資組合不多。”   慧擇提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獲求保障的范圍也是各種各樣。保險業產品品種應該拓展豐富,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保險公司可以在企業員工退休安排管理上提供服務的創新,幫助企業以較低的風險和成本來管理其養老金。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我國養老保險仍存隱患-結局】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