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債重壓持續來襲監管層開展保險給付風險測試:愛情情節

時間:2023-12-11 05:46:20 作者:愛情情節 熱度:愛情情節
愛情情節描述::舉牌潮——一個從側面印證保險公司“基因突變”的投資舉動,連日來裹挾著追捧與爭議,來勢洶洶。圍繞于此展開的風險預警及防控機制,正在保險業多方位多角度鋪開。  上海證券報從多個渠道獲知的信息顯示,除上周五出臺《關于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后,保監會正在針對人身險公司開展一次臨時性壓力測試,與此同時,一場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的行業摸底排查亦在同步推進中。  在當前的形勢下,這次舉牌暗戰的經歷,帶給行業更多的是探討與反思。  前三季給付金額已超去年全年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近年來人身險公司瘋銷的高現金價值產品,眼下正迎來滿期給付高峰。上證報獲悉的行業內部數據顯示,人身險滿期給付與退保金額不斷增長,并于今年進入高位,今年前三季度滿期給付與退保金額已經達到7000多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的水平。  對此,各方均嚴陣以待。上證報記者獲悉,為摸底各人身險公司2016年的給付規模和應對能力,保監會近日下發內部通知,要求做好2016年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排查及統計預測工作,梳理出重點地區、重點渠道、重點客戶、重點產品,以確保監管部門全面、清晰掌握各公司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情況。  從高現金價值保險今年以來的銷售火爆形勢來看,滿期給付和退保壓力或在今后數年仍將維持高位。有知情人士向記者直言,“從保險公司內部下發的通知來看,此次摸底排查不止是針對2016年,而是未來三至五年的滿期給付及退保預測及整體風險判斷。風險主要是指現金流不足、引發糾紛或非正常給付與退保事件。”  而這一形勢是否嚴峻,將和保險資金舉牌潮等因素環環相扣,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影響市場對于部分中小險企現金流是否受承壓的判斷。更通俗一點的解釋是,這些新銳中小險企的盈利模式有賴于“短錢長配”的錯配資產負債管理,在這種模式下,就必須通過滾動負債來保證現金流安全,即拿新錢還舊債。  面對持續滾動襲來的舊債重壓,這些將部分資金集中投資于股權、不動產等變現能力較差資產的新銳中小險企們,如何平穩度過滿期給付風險高峰期?如何避免形成退保、現金流、資產負債錯配的疊加風險?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資深人士,給出了以下三點建議。一是負債端必須有大量保費持續流入,且保費規模增速應原則上快于給付及退保增速,即不斷有新錢去還舊債;二是有大量的資本注入,股東能伸手予以強大的資金支持;三是從更長遠考慮來看,保險公司逐步改善保險產品結構,走出高度依賴“短錢長配”錯配的循環,但過程或許必然坎坷與反復,需要保險公司抱以痛定思痛、犧牲短期規模的決心。  “從目前初步了解來看,由于監管部門抓早抓小,于整個行業而言,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基本可控。雖基本可控,然不得不防,就保險機構個體而言,風險隱患不容忽視。”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強調說。  錯配的財技及其啟示  值得一提的是,一場保險資金舉牌暗戰,同時引發了業內對于“錯配”話題的深度探討。有一種鮮明的觀點認為,“錯配是中國保險市場環境下的特殊產物,是解決保險業主要是壽險行業負債成本過高的一個不得已選擇。”  為業內人所熟知的是,保險業的特點是負債經營,因此追求的是資產與負債相匹配。然而中外市場環境不同,導致了傳統保險資產配置理論在中國實踐效果不佳。傳統保險資產配置強調的是與負債收益匹配、風險匹配、久期匹配,但國內壽險業近年來由于注重規模而大量銷售理財型產品等因素,導致負債端業務呈現期限短、成本高的特征。  在這種形勢下,為獲得覆蓋較高絕對收益目標的投資收益,一批新銳中小險企便在“風險和期限錯配”上施展出各種財技。體現在資產端,便是在二級市場上瘋狂舉牌和持續投資長期限的不動產項目。  “錯配”模式也因此備受各方爭議,被視為部分險企激進、冒進的“原罪”。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卻聽到另一種聲音。“錯配理論本身并沒有問題,但必須是資產驅動負債下的主動錯配,而非被動錯配。”有業內資深人士直言,現在的問題是:若干中小險企聲稱“資產驅動負債”,但實際上竟存在“先圈保費后找投資項目”的情況,整個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沒能有效貫穿保險產品設計、準備金提取、投資策略、流動性管理等多個業務流程,這種被動錯配下的風險不得不防。  (原標題:“舊債”重壓持續來襲 監管層開展保險給付風險測試)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舊債重壓持續來襲監管層開展保險給付風險測試-愛情情節】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