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轉型成效顯現:網路小說

時間:2023-11-26 16:33:25 作者:網路小說 熱度:網路小說
網路小說描述::近日,上市險企的半年報已經陸續披露完畢。對于幾家保險“龍頭”企業的上半年業績,市場普遍認為增長超出預期,相關保險股價也表現出較強的上漲勢頭。分析人士表示,上半年上市險企轉型升級成效逐漸顯現,在承保端和投資端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考慮到10月以后,現有人身險即將在市場上進行切換,未來保險行業能否保持增長勢頭,還有待市場檢驗。  個險渠道發力  8月17日, (601318,股吧)率先公布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為接下來的保險中報披露開了個好頭。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平安整體業績實現持續、穩健的增長。集團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34.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  上半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實現持續快速增長,同比勁增46.2%至385.51億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個人壽險代理人隊伍規模達到132.5萬元,較年初增長19.3%,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EV)較年初增長23.9%,內含價值營運回報率(ROEV,非年化)21.8%。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壽險剩余邊際余額5453.29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19.9%,主要來自于新業務強勁增長的貢獻。   半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前6個月的新業務價值達368.95億元,同比增長31.7%;內含價值達6,975.20億元,較2016年底增長7.0%。而太保壽險上半年實現新業務價值197.46億元,同比增長59.0%;新業務價值率40.6%,同比提升7.6%,均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在今年中報中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的大幅增長,正是上市險企的含金量所在。  分析人士表示,這些上市險企壽險新業務價值的提升,來自于保費結構持續優化,具體而言,就是期繳保費的大幅增長。  “保險公司新增保費大多來自兩方面,一是銀保渠道,二是個險渠道。今年上半年,在強監管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回歸本源,銷售保障型產品,銀行方面也在逐漸收緊銀保平臺,銀保渠道貢獻的保費大幅減少。保險公司尤其是上市險企將更多精力放在深耕個險渠道,因此取得了較好成績。”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表示。  證券分析師劉欣琦在研報中表示,從壽險行業整體情況看,個險渠道和銀保渠道為最主要的銷售渠道,這兩個渠道的總保費收入占比超過90%。從上市公司情況看,近年來持續加大個險渠道的發展力度,個險渠道占比顯著高于行業整體水平,上市公司擁有強大的個險渠道。  劉欣琦認為,個險渠道的新業務價值率遠高于銀保渠道,主要由于個險渠道主打長期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產品,而銀保渠道主要銷售儲蓄類產品。長期保障型產品,比如疾病類保險,其新業務價值率高主要是由于客戶更加看重長期保障利益,對價格敏感度較低,因此產品定價時可以采用比較保守的定價假設(比如較高的發病率假設和較高的附加費用率),使得產品能鎖定較高的利潤。  例如,中國人壽2017年上半年在公司新單保費中,首年期交保費達777.11億元,同比增長10.8%;躉交保費達613.50億元,同比下降10.6%;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達370.42億元,同比增長9.0%;續期保費達1804.95億元,同比增長39.0%。  太保壽險業務結構同樣持續優化,上半年長期保障型新業務首年年化保費達206.21億元,同比增長73.8%;壽險業務剩余邊際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5.0%,達2157.49億元。  中國太平中報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集團總保費及保單費達到1140億港元,同比增長21.4%;總資產5873億港元,較去年末增長16.2%;壽險新業務價值81.15億港元,同比增長63.4%。其中,中國境內壽險銀保期繳新單保費同比增長68.9%,其中10年及以上業務占比超過60%;團體長期員工福利保障業務同比增長52.3%,其中期繳業務同比增長142%。  而轉型中的 更在半年報中明確指出,2017年,新華保險大幅收縮躉交業務,重點發展期交業務,共實現首年期交保費166.54億元,同比增長22.6%,占首年保費的比例達到87.2%,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49.1個百分點;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108.27億元,規模創近年來新高,同比增長41.0%,占首年保費的比例達到56.7%,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35.2個百分點;產品結構方面,公司持續加大保障型產品的銷售力度,健康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66.02億元,同比增長43.9%。  郭振華告訴記者,期交保費保險產品一定是長期保障性或儲蓄性保險產品,交費期限長一點的為10年、20年,短一些的期限也有3年、5年。“對保險公司來說,做長期保險要比短期保險好,通常資金成本更低。”  此外,記者了解到,期繳產品能保障險企的保費增長率,比如年保費5萬元的期繳產品,意味著每年該保單都有5萬元進賬,會延續10年或20年。這類保單多了,保險公司未來的新增保費規模就有了保障。  而在期繳保險產品中又分為儲蓄型的產品,如年金、少兒教育金等;以及重疾險等保障類產品,相比之下,后者更有利于保險公司。“儲蓄型的產品資金成本高于保障型產品,后者顯然利潤更高。”郭振華介紹。  業績分化或愈加明顯  事實上,外界一直普遍關注保險行業轉型的進程,而市場也對轉型升級的成效表示看好。  統計顯示,今年來,A股保險指數大漲47%,不僅超越2015年牛市的盛況,還站上十年來的最高點。截至8月2日收盤,保險板塊總市值2.3萬億元,保險板塊市盈率22.7,市凈率2.6,A股6家上市保險公司中,中國平安成為首家總市值突破萬億元的公司。  不過,個險渠道可謂“高嶺之花”。“搭建個險渠道投入大且投入期長,中小保險公司難以建立強大的個險渠道,擁有強大個險渠道的上市公司將會強者恒強。”劉欣琦強調。  在郭振華看來,未來隨著保險公司著力挖掘個險渠道、開發保障型產品,保險行業業績分化可能會更加嚴重。  “保障型的期繳產品大家都想做,但其實銷售難度很大。因為純保障類的保險產品需要有成熟的保險代理人進行充分的宣講,才能找到有購買欲望的客戶。同時,還要滿足客戶多樣化的保障需求。而此前的理財型產品銷售起來就沒那么復雜,所以之前會出現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彎道超車"的情況。”郭振華認為,中小保險公司沒有累積那么多的成熟代理人,也就沒有個險渠道優勢,在目前行業格局下,轉型并不容易。  “對保險行業來說,由于有今年的"開門紅"支撐,業績不會很難看。但真正的挑戰在10月1日以后。保監會規定,"十一"以后,以往的人身險產品都不能賣了,比如以前年金能附加一個萬能險,而且購買一年以后能返還,現在年金不僅不能附加萬能險,5年內不能返還。重新設計后的人身險產品市場是否買賬,將決定保險公司今后的發展前景。”郭振華表示,在投資返還屬性下降后,新的人身險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會下降,預測明年的開門紅或將比今年差很多,尤其是中小保險公司要有度難關的準備。  事實上,對保險公司來說,5年以后返還更好,資金壓力不會那么大。但市場投資者是否愿意接受還是個未知數,保費增長放緩或負增長都有可能出現,險企如何應對值得關注。  投資收益亮眼  除了轉型成效明顯外,半年報顯示,上市險企的投資成績也非常亮眼。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中國人壽投資資產達2.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8%。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總投資收益566.6億元,同比增11.5%;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590.75億元,同比增55.3%,凈投資收益618.29億元,同比增3.5%;中國人保投資收益為165.2億元,同比增9.6%; 實現總投資收益247.51億元,同比增14.4%,凈投資收益284.78億元,同比增長37.3%;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160.11億元,同比下降1.7%,凈投資收益158.82億元,同比減少1.1%。  在中國人壽半年報中,詳細地闡釋了投資端的具體情況。據了解,上半年中國人壽把握利率階段性高位的配置窗口,加大長久期債券、債權型非標產品的配置力度;保持公開市場權益投資合理倉位,重視港股的配置價值;積極探索基礎設施、供給側改革、債轉股等領域的優質投資機會,豐富收益來源。  針對此次上市險企披露的利潤率,郭振華表示,保險公司特有的保障功能以及大量的資金沉淀,決定了其投資要把穩健放在首位。因此,對險企來說,在目前經濟環境下,4%—6%的總投資收益率已經不錯了。  郭振華認為,今年以來國內利率上行,是險資投資的較好時機。保險資金的大類資產配置主要有股權投資、債權投資或非標準債權投資。“監管層對保險公司的權益類投資還是允許的,只要在規定比例下,并且不控制性收購即可,單純的買賣股票沒有問題。從目前市場來看,較為穩定的權益類投資和擴大非標準債券投資以后應該是大方向。”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上市險企轉型成效顯現-網路小說】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