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中國保費收入躍居世界第二:文字藝術

時間:2023-12-05 09:47:45 作者:文字藝術 熱度:文字藝術
文字藝術描述::險企海外機構盈利不足  本報記者 鄭青亭 北京報道  “去年,全球保險業增長不到4%,但我國的增速是27.5%。”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說,“2015年,我國對國際保險市場增長的貢獻度達26%,居全球首位;去年,進一步增長到27.5%。”  1月16日,中國保險行業國際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周延禮公布了最新數據:2016年,我國保費收入30961.01億元,同比增長27.5%,超過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保險總資產151046.5億元,同比增長22.2%;支出10481.48億元,同比增長20.84%。  他預測,未來,中國保險業的增速可以保持在15%-20%。到2020年,保險業的總資產將達到30萬億元,保險業、保費收入業務規模能夠在目前的基礎上擴大一倍。  達信保險經紀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孫友文表示:“目前,中國保險密度只有美國的1/15、歐洲發達國家的1/20,而保險深度不到發達國家的1/3。”他說,“這可能是為什么中國險企這么多年還主要在中國市場耕耘的原因。”  盡管中國保險市場的規模已在世界上數一數二,但美亞保險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謝謙指出,中國的險種結構非常單一,車險一枝獨秀,財產險還是傳統的幾家,面對應對跨境風險的需求,國內市場無法提供相應產品。  面對國際化的大趨勢,周延禮指出,中國保險業要保持健康的發展勢頭,“引進來”和“走出去”將是適應全球化的必然選擇。    外資財險在華市場份額僅2%  保險業是我國金融體系中開放時間最早、開放程度最高的行業。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公司。其中,財產保險公司22家,人身保險公司28家,再保險公司6家,資產管理公司1家。  不過,2015年,外資機構在財險和壽險的市場份額分別只有2%和6.6%。另據《2016年中國保險行業國際化發展觀察》,2016年保費規模最大的工銀安盛保險,在壽險公司中僅排名第13。保費收入排名前30的保險公司中,僅3家外資保險入圍。  究其原因,周延禮認為,外企進入中國容易“水土不服”,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市場,讓經營管理文化跟中國文化融合。“我總的感覺是,外資保險機構往往不太受總公司、母公司的關注。”他說,“絕大多數是作為外資了解中國保險市場的前沿陣地,沒有對中國保險市場投入足夠的精力。”    中資險企海外機構盈利不足  同時,目前,共有12家中資保險公司在境外設立了38家保險類營業機構,包括6家壽險公司、14家產險(再保險)公司、11家資產管理公司、5家中介公司、2家控股公司,另有4家保險公司在境外設立了8家代表處。  上述中企主要在美國和歐洲落地。周延禮指出,以復星、安邦為代表的險企往往通過收購兼并的形式進入,而真正設立公司比較難,審批過程十分漫長。  周延禮認為,盡管境外保險類機構總體經營比較平穩,但規模不大,沒有什么影響力,要做大也比較難。“某種程度上說,成了我們在海外燒錢的機構,自我盈利能力不足,甚至不能負擔成本支出。” 他還批評道,某些代表機構做了很久市場研究,但始終沒有進入當地市場,僅僅作為市場聯絡站和接待站存在,給我國保險機構“走出去”帶來了負面影響。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資保險機構將通過支持中國企業完成"走出去"和國際化。”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國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王東說。  “無論國內再大的保險公司,單打獨斗出去都要犯怵。這里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如果遇到恐怖襲擊或戰爭,一個項目可能就泡湯了,那么保險公司的壓力會很大。”中國再保險集團企業研究處主任王國言提出,應該建立一個合作生態圈,整合會計、法律、安保、保險方面的資源,“打造一艘中國"走出去"的航空母艦”。同時,在政府的支持和統籌下,讓保險業內形成共同體或是建立多層次的風險分擔機制,在保險產品方面進行創新。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中國保費收入躍居世界第二-文字藝術】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