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也遇到寒冬了:叙述手法

時間:2023-11-28 08:33:09 作者:叙述手法 熱度:叙述手法
叙述手法描述::文/巴九靈   最近,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公布,共有9家中國保險公司上榜。  其中,友邦保險、太平洋保險(601601,股吧)、平安保險、【、】的排名都有上升。中國太平、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險首次躋身世界500強。也有黯然退出者,安邦保險、新華保險跌出500強。   不過,來自銀保監會的數據并不是很好看。  今年前4月壽險公司原保費同比下滑13.6%,不僅是2012年以來首次下降,還創下了監管機構1999年發布相關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  新單數據更夸張,記者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1—4月,壽險公司人身險業務新單原保費5921.71億元,同比下降42.08%。  今年的保費數據為何會下滑?跟政策有關嗎?還是保險行業和產品本身的問題?小巴采訪了幾位大頭,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關于保險本身,你還有哪些疑惑?如何挑選更高性價比的保險?如何購買香港保險?如何解讀最新保監會文件?小巴特別邀請了資深保險規劃師陳銅,陳老師將在今晚的直播中一一解答。【點擊此處,進入直播間】 王國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助理保險法與相互保險研究中心主任  重要的不是保費收入的增長  保險市場應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  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下降最大原因是嚴監管的政策環境所致,以防控風險為核心的監管趨向是必要的,傷及保費收入的增長是必然的。  當然,保費收入并非衡量保險業的唯一標準,保險市場應該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不在于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長到什么程度。  當大的經濟環境不好,又維持了較長時間(2年以上),保險業難免受波及。經濟下行對產險的負面影響直接而明顯。   對壽險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消費水平下降會影響人們的保險消費;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導致人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增強,反而會增加人們對能規避未來風險的壽險產品的需求,比如重疾險、養老險。  另外,從大家的投保選擇看:  稅延型的養老保險會成為大眾理財首要考慮的資源配置方向,目前剛在上海、福建和蘇州試點,效力還沒有發揮出來;  而重疾險,特別是百萬醫療險正在成為中國中產家庭的標配;  投資型的保險隨著政策的變化正在降溫。 賀文藝太平人壽佛山分公司總經理  中產階級對美好生活的想法不變  保險的增長趨勢就不會變  7年來保費首現負增長,我認為本質上是因為保險行業正經歷從粗放式快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2017年,我國總保費5414.46億美元,位列全世界第二,保費規模已占絕對優勢。但保險深度僅為4.57%,排名世界第36位;保險密度僅為384美元,排名世界第46位。  說明我國保險質量和總量嚴重不匹配。  那么,當前的短暫下滑,實際上是為結構調整,倒逼各家保險公司在保費結構、產品結構、增長模式、服務質量等方面有質的提升。  從四大上市公司看,5月的數據已經開始了增長,預計下半年有相對好的走勢。  從保險的主要客戶群體來看,中國中產階級的焦慮沒有減少,已經從對環境、就業的焦慮過渡到對養老、健康的焦慮。   我們說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中產階級在資產配置上也是如此:  不平衡是橫向的,戶戶都配置了房子以及短期理財產品,與抵御風險型的資產配置不平衡;  不充分是縱向的,大家為當下配置的資產較多,對未來健康、養老的配置還不夠充分。  從這個層面說,中產階級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不變,保險需求就不會變,依舊是剛性的。甚至未來會逐步明朗,保險增長的需求基本面非常好,長期看增長的趨勢不會變。 封磊獨立理財師  個人不必在意保費規模下降問題  為自己和家人配置好保險最重要  今年以來,保費下滑的原因有:  政策監管加強  去年以來,保險業嚴監管在今年依然延續。這對險企每年保費收入占比較高的年金、分紅、萬能類產品,形成非常直接的影響。  險企產品定位和市場節奏的偏差  不少險企沒能及時調整產品側重和經營節奏,仍在一季度集中資源主推年金產品,保障型業務由于沒有作為銷售重點,整體上造成了下滑。  市場成熟過程中的階段性特點  移動互聯網對投保、理賠等相關服務便捷度越來越高,也大幅降低了傳統保險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營銷成本,從而推出性價比更高的保險產品。同時,隨著消費者的保障認知理念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互聯網上進行投保,選擇這些專注保障和消費型的保險產品,這類產品往往性價比更高。   另外,保費下降跟當前的經濟大環境也有關,在國家結構性去杠桿,穩增長的經濟戰略中,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受到國家銀保會高度關注。階段性保費下滑和險企的經營策略沒能跟上政策和市場節奏有直接關系。  不過,作為個人,不用在意保險業保費規模下降的問題。為自己和家人,配置好意外、醫療、重疾、壽險這4大類保障性保險,是最實際最重要的事。 陳銅資深保險規劃師  高凈值人群逐步接受  保險特有的財務規劃功能  保費下滑主要是跟各個保險公司年初開門紅業務(短期交費儲蓄返還產品)大比例下滑有關系。  這些“開門紅”產品都偏向于較高規模保費,低則數萬數十萬,高則百萬上千萬,這些業務總規模的下降直接影響了整體保費的體量。  從用戶人群看,傳統行業的經營利潤遠不如早年豐厚,導致保險行業失去了一些曾經出手豪爽的企業主客戶,但互聯網、高科技、新金融等新興產業也產生了很多新的高凈值人群。  而新單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大家的理財意識和保險認知確實發生了變化。   消費者群體更加關注理財產品和業務,主動對比的意識更強烈,儲蓄型產品的升值功能顯然沒有其他各種金融工具那么突出,所以失去了大部分以升值為購買需求的客戶。  如今金融消費者的需求,正在從簡單地購買金融產品,向科學全面地進行家庭財務規劃轉變。  從目前市場需求發展趨勢看,中國的保險市場其實仍在擴大,高保費產品雖然總量在下降,但件均(單件保單的平均保費)在上升,說明高凈值人群也在進一步接受保險特有的財務規劃功能。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贏家財富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壽險業也遇到寒冬了-叙述手法】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