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協:商業健康險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1萬億:主題

時間:2023-12-10 19:46:59 作者:主題 熱度:主題
主題描述::近日,中保協發布《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問題研究及政策建議課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且醫療費用管理能力薄弱,健康管理服務開展不足,最大困境是缺乏與醫療服務方的風險共擔、利益均衡、信息共享的合作機制。   在如何改變方面,《報告》建議道,可通過推動基本醫保與大病保險經辦的一體化銜接,推動醫院與險企的數據開放與信息對接,使險企參與到前期預防、中期治療、后期康復等整個診療過程,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同時,險企需“深耕”專業化,加強在產品設計、服務模式、組織形式的創新,加大與醫療、醫藥、健康產業的融通合作,探索形成醫療服務“閉環”。   去年健康險原保費同比增速跌至8.58%,賠付率仍處較低水平   7月26日,中保協發布《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問題研究及政策建議課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藍鯨保險查看發現,《報告》指出當前我國商業健康險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且醫療費用管理能力薄弱,健康管理服務開展不足。   對此,《報告》也從政策層面、醫療機構和保險行業三個方面提出了加強商業保險服務“新醫改”能力的建議,包括完善大病保險頂層設計,推動專業化發展,建立基于數據的人群細分及精準定價機制等。   從商業健康保險的經營現狀來看,據了解,目前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共有149家,包括6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75家人身險及養老險公司和68家財產險公司,在售產品共4283款。   2014年以來,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空前活躍,健康險原保費收入連年迅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40.4%,而同期壽險和財產險原保費收入年均增速不足40%和10%,商業健康保險成為商業保險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商業健康險保費年收入不斷攀升,2011年保費收入691.72億元,2016年則達到4042.49億元,6年上漲近五倍。   2016年始,監管強化“保險姓保”的監管導向,市場規模增速下滑,去年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389.5億元,同比增速跌至8.58%,與2016年相比,跌去59.12個百分點。   再來看保險密度方面,2012年至2016年,商業健康保險密度從人均50.5元的保費快速增長到287.54元,增幅高達5.7倍。但根據2015年的一組數據分析,商業健康保險人均衛生支出占比不足6%,與美國超過35%,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普遍超過10%的數據相比,商業健康保險在醫療衛生需求起到的作用仍處于較低發展水平。   2012年以來,商業健康保險深度總體呈上升趨勢,增速數倍于保險整體深度;2016年達0.54%,同比增長50.27%,而保險市場總體同比增長僅為15.87%。理賠方面,去年健康保險賠付支出1294億元,2013年以來,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增長率保持30%以上,“保障能力提升顯著”。   但從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與健康保險規模保費收入比值來看,除2011年超過50%以外,其余各年均在40%以下,尤其從2013年開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占收入費用比值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2016年僅24.75%,下降率達21.81%,但與美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率普遍高達80%而言,仍處于較低水平。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人民健康需求不斷上升,商業健康保險市場也將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報告》預測,若以2012年至2017年間保費收入五年復合增長率達38%為依據,可以預計到2020年時,健康保險市場規模將超越1萬億元。假設2020年保險滲透率達26%,人均每單保費將增長到3500元,市場規模將達1.3萬億元。   報銷型保險虧損風險高,商業健康險與醫院對接“話語權”微弱   從產品來看,雖然目前市場上的商業健康保險險種己經有四千多個,但產品之間雷同程度較高,主要是重大疾病定額給付保險(簡稱重疾險)、住院醫療費用補償性保險和住院津貼等幾類保險,其中重疾險的市場份額尤其顯著,而高額醫療費用保險、收入損失保險、長期護理保險、以及專業醫療服務等的市場占比較小。   但重疾險主要包含預先定義的幾十種病癥(比如特定種類的癌癥),保額有限。如果投保人需要高額費用,或接受長期治療,此類保險無法為之提供持續的費用補償。   而報銷型醫療保險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由于覆蓋有限,保險公司很難和醫療機構在診療數據共享方面開展合作,而這反過來又使保險公司無法進行精準的產品設計、定價或賠付管理,導致報銷型醫療保險的虧損風險很高。   目前,商業健康保險賠付占我國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不到5%,在整體醫療保障體系中仍處于輔助位置,在與醫療機構、特別是公立醫院的對接中“話語權”微弱。健康保險公司和醫院之間沒有經濟上的共擔機制,無法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因此形成不了共同控制風險的局面。   此外,健康保險運營服務及風險控制與醫療過程緊密相關,但我國商業保險公司得不到醫療機構分享的必要診療數據,給保險產品的設計、定價、創新帶來困難,同時也難以介入醫療服務選擇的過程,無法認定醫療服務內容的合理性,只能充當事后賠付的角色,難以管控理賠數額。   “健康中國2030”規劃提出了“大健康”的新發展思路。然而,除了臨床醫療服務外,疾病預防、健康管理、老年人護理照料等其它健康服務產業在我國發展相對滯后,服務供給的不足也導致了相關健康保障產品的發展遲緩。   專業化經營為主,構建醫療服務閉環、深挖數據隱藏價值   盡管面臨較多挑戰與問題,但商業健康保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通過深入分析并借鑒國際經驗后,《報告》從政策、醫療機構和保險行業三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首先在政策方面,《報告》建議,完善大病保險經辦頂層設計,推動基本醫保與大病保險經辦的一體化銜接。循序漸進改變保險公司僅能獲得“事后”報銷數據的局面,建議參保人員的醫療費用達到一定標準(但尚未達到大病起付線,如起付線的50%)時,相關的醫療數據和報銷信息就傳輸到保險公司系統中,“允許風險監控提前介入,從而有效控制醫療成本”。   同時完善大病保險籌資、定價、風險調節機制,建立符合當地醫療水平、動態調整的大病保險籌資機制,使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情況、基本醫保籌資能力和支付水平、大病保險保障水平相一致,動態調整,避免出現籌資與保障水平嚴重不相匹配的情況。   通過法律形式規范健康數據的獲取,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參與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并引導商業保險參與家庭醫生建設,探索居民與商業保險和家庭醫生的雙向簽約機制,“是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可行路徑。”   醫療衛生機構方面,《報告》則是建議要推進數據開放與信息對接。包括依托醫聯體的建設,相關醫療數據可在統一平臺集中匯總,提高數據標準化,方便集中管理,對接險企,避免逐家醫院對接帶來的系統開發和溝通成本。其次,優化電子病歷信息系統,持續推進醫院信息化改造工作,保障醫院和醫保經辦機構、商業保險機構之間信息的無縫銜接。   “商業健康保險是一個專業度高、涉及領域廣泛的行業,必須堅持專業化經營道路”。推動專業化發展,是《報告》針對保險行業給出的第一個建議,包括注重數據的積累分析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搭建科學的數據平臺和標準體系,加強在產品設計、服務模式、組織形式等各方面的創新,加大與醫療、醫藥、健康產業的融通合作。適時建立并更新商業健康保險支付參考目錄,建立基于醫療健康數據的人群細分及精準定價機制。   其次,行業可通過積極嘗試醫療服務產業的延伸,構建管理型醫療保障服務閉環。保險行業作為醫療服務的支付方,除了依托現有的公立醫療體系提供服務外,也可通過嘗試籌建、控股、參股醫療機構、藥品流通機構等形式,進入上下游產業,構建醫療服務閉環,整合資源,提供更高質量和體驗的一體化管理型醫療保障服務。   同時加強數據使用方面的行業監管和自律意識。從監管層面,明確保險公司對于健康醫療數據的使用規范,只有在獲得授權的前提下才能夠使用所需要的醫療數據。從保險公司而言,建立完善的數據保密制度,同時應具備相關的技術能力,保障所獲得的醫療數據的安全,另外也需提高大數據分析能力,充分挖掘數據的隱藏價值。   針對于商業健康保險近年來的發展狀況,《報告》分析道,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與其政策定位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尚未達到“新醫改”對商業健康保險的定位要求,也難以滿足群眾最多層次醫療市場的需求。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中保協:商業健康險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1萬億-主題】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