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險業鳳凰涅盤式轉型未來20年將保持平均兩位數增速:短篇小說

時間:2023-12-08 17:47:10 作者:短篇小說 熱度: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描述::本報記者 李致鴻 北京報道  導讀  黃洪指出,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人身保險發展和人身保險監管工作新的時代背景。人身保險業要始終將服從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行業今后較長一個時期發展的方向。  “預計未來20年,人身保險業還能保持平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日前,【、】(601988,股吧)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洪的這番表態,令保險市場尤其是人身保險業頗受鼓舞。  對于人身保險業今年以來出現的負增長,黃洪強調,一個行業在經濟高速發展后出現短暫的調整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同時經濟增速下行、金融去杠桿的影響、利率上升所帶來的人身險產品競爭力的下降,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此次人身保險業負增長與以往歷史上人身保險行業出現的多次負增長是有本質區別的。”  2018年1-8月,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7449.58億元,同比下降0.74%,降幅繼續收窄,業務加速轉型,保障型產品成主流。“經歷此次主動調整,人身保險業將發展得更加健康,風險防范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將有效提升。人身保險業要將服從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行業今后較長一個時期發展的方向,推動一場由內而外的全面轉型。”黃洪表示。  主動調整轉型高質量發展  2018年1-8月,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9639.27億元,同比下降5.37%;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5717.04億元,同比增長27.32%。  對于此次人身保險業出現負增長的內因,黃洪表示,這是“主動調整、節奏在我”。人身保險業逐步完善了產品和精算監管政策,絕大部分公司積極跟進,主動壓縮高費用、高資本消耗業務,行業現金流充足,實現正增長的公司數量在逐步擴大。  從具體數據看,過去五年,健康險、意外險基本維持兩位數增長,今年新增保費下降的情況下,健康險依然增長32%;人身險業2018年上半年比2011年負增長時的內含價值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新業務價值提高4個百分點。  以太保壽險為例,2018年上半年,其續期業務增速37.7%,推動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5%,達1310.37億元;上半年長期保障型新業務首年年化保費占比提升7.8個百分點,達50.2%,推動壽險業務剩余邊際余額較上年末增長15.4%,達2634.70億元;此外,新業務價值率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達41.4%。  事實上,過去人身保險業的發展方式是一種高消耗、高成本的發展方式,行業顯性成本居高不下,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公司人員成本高、管理運營成本高、銷售費用高的現象比較普遍,并影響了保險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行業和社會也為隱性成本付出代價。  國壽股份副總裁肖建友曾在主辦的“第十二屆亞洲金融年會”上表示,多年來,規模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的關系是我們爭論的熱點,從道理上講兩者應該兼顧,但在實際當中“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國家經濟發展正在轉型升級,金融保險業也在推進價值轉型,上規模、拼數量這種外延式擴張的老路已經越走越艱難,必須加快轉變經營模式,轉向內涵式發展,做優主業,做精專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價值和利潤。  黃洪指出,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人身保險發展和人身保險監管工作新的時代背景。人身保險業要始終將服從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行業今后較長一個時期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續期保費、新業務價值、剩余邊際等指標在人身保險公司的評價體系中正變得愈來愈重要。例如,【、】(601318,股吧)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兼總精算師姚波解釋稱,剩余邊際攤銷是保險公司未來會計利潤的主要且穩定的來源,是實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剩余邊際增長主要源于新業務貢獻及良好的經營管控。剩余邊際的攤銷主要來源于存量業務,新業務是未來增長的關鍵。”  太平人壽總經理張可坦言,在全面轉型的過程中,以客戶為出發點,是整個保險經營的基礎;要做到“好公司”與“好產品”的平衡。作為企業,追求利潤和規模無可厚非,但前提一定是要以客戶為中心的。如果本末倒置,一味追求“填鴨式”供給,即使短期內占了市場不飽和的便利,但長期必然會招來危機。  發展方式仍存差距  目前來看,人身保險業現行發展方式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風險保障、產品質量、發展動力、發展效益等方面,與當前市場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張可指出,當前市場上,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典型的就是“一張保單賣全國”,對所有客戶不加區分、一刀切。而且從客觀上講,國內市場還比較年輕,缺乏足夠的風險管理經驗,保險公司在定價上相對謹慎,需要保留充分的安全邊際。在這樣的環境下,保障型產品普遍都比較貴,比如重疾險年繳保費動輒上萬,普通家庭難以承受,而反過來正是這些家庭容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最終導致這些最需要保障的群體卻買不起保險,從根本上造成了保險保障的“缺位”。  張可續稱,今年上半年,不少同業公司在產品上做了一些新嘗試,比如突破疾病保障數量、輕癥多次賠付,提升產品性價比,讓保險真正“買得起、用得上”。事實上,“好產品”并不需要犧牲“好公司”的目標,相反,還會倒逼公司管理改革和風險管控,讓公司更有動力想辦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普華永道中國保險行業主管合伙人周星認為,從保險公司自身的內部因素來看,潛在客戶的保險意識、收入水平、主體結構、差異化需求,都已開始影響人身保險業發展態勢,人身保險業傳統渠道和新興渠道的發展方式都亟待改變。  在人身保險業保費收入增速將回歸良性正增長態勢的過程中,周星認為,營銷員的專業能力提升將成為個險競爭力的核心保障,科技在人身險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  目前,人身保險營銷“毀譽參半”,核心的癥結在于營銷人員沒有通過長期、專業服務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而信任關系的背后是消費者對保險公司品牌、營銷員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的高度認同。  此前,太保壽險董事長徐敬惠曾表示,在目前的變革中,人身保險公司需要在產品、隊伍和營銷支持等多個方面久久為功;營銷人員要專業技能過硬;保險服務要貫穿消費者整個生命周期。  2018年上半年,保險消費投訴反映的主要問題為車險理賠糾紛、分紅型人壽保險銷售糾紛、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糾紛和健康保險理賠糾紛等。此外,投訴仍較為突出,主要反映銷售頁面未明確說明免責條款、拒賠理由不合理、捆綁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同意自動續保等問題。投訴險種主要集中在退貨運費險、手機碎屏險、航班延誤險、賬戶安全險等。  一位華南地區的保險消費者坦言,保險公司在服務便捷性等方面與互聯網公司存在明顯差距。從保險科技運用領域看,運營管理和銷售領域方面對保險科技運用比較充分,但消費者獲得感并不強,保險誤導、理賠難等問題依然屢見不鮮。  黃洪認為,此次全面轉型對全行業是一個鳳凰涅盤的過程,需要認識到全面轉型要解決行業發展和形勢要求適應的理念、理論、制度、機制、政策、監管等一系列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和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藥到病除。全面轉型不是輕松的,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所以,要取得全面轉型的勝利,不但要有決心,更要有定力;不僅要有科學的戰略,更要有靈活的戰術,在遵循銀保監會關于全面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戰略定位、保持發展戰略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一事一策,因時而動,提高轉型戰術方案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人身保險業鳳凰涅盤式轉型未來20年將保持平均兩位數增速-短篇小說】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