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高效農業亟待保險做穩定器:情節發展

時間:2023-12-01 16:31:11 作者:情節發展 熱度:情節發展
情節發展描述::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貴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下簡稱為紫云縣)板當鎮洞口村藍莓基地采訪時,基地負責人陳鵬告訴記者,該基地規劃5000畝,實際種植了4000畝。陳鵬說,藍莓種植后一般要3年才掛果,2012年他種植了300畝藍莓,去年全部掛果凈賺400多萬元,如今這5000畝藍莓基地是他和百靈集團合資而建。談及種植藍莓遇到的困難,陳鵬說,農業產業主要靠天吃飯,最怕遇上自然災害,紫云氣候多變,夏有冰雹、干旱、洪澇,冬有冰雪、凍雨等災害。這些年他運氣好,沒遇上致命的自然災害,前些日子紫云下了兩場冰雹,幸運的是,他的藍莓基地沒遭遇此劫。  然而,在紫云縣壩羊鄉新山村的劉昌龍卻沒有陳鵬那樣幸運。他告訴記者,2014年他和村里350名村民投資120萬元成立了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共種植了300畝茶葉,茶樹種下至今還沒產出茶葉,今年紫云下了兩場冰雹,將他的茶樹攔腰打斷,損失慘重。劉昌龍告訴記者,兩次災害損失估計達到600萬元以上,他是首次創業,種植茶葉還在紫云縣農村商業銀行(下簡稱紫云農商行)貸款了12萬元,如今遭遇重創不知如何是好。陪同記者采訪的紫云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進泉和紫云農商行董事長田錦明告訴記者,像劉昌龍這樣的情況在紫云并不鮮見,紫云是農業縣,主要靠種植茶葉、烤煙、經果林等,遇上自然災害,農民一夜返貧。  2014年,貴州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但貴州屬喀斯特地貌,生態十分脆弱,在全球極端天氣背景下,自然災害頻發、多發,從而成為全國自然災害損失比較嚴重的省份之一。紫云縣地處貴州西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山區小氣候突出,干旱、低溫、冰雹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全縣30多萬人,貧困人口達9.08萬,為脫貧致富,紫云縣將在“十三五”期間完成20萬畝退耕還林任務,大力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種植經果林。因此,農業產業化亟待保險來做“穩定器”。  農業保險為何叫好不叫座  像上述情況為何不買農業保險?談及這樣的問題,王進泉告訴記者,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農民保險意識不強,即便買了保險,一旦出現自然災害理賠難,因而農民干脆不買。王進泉以紫云一煙農為例,他說煙農買了保險,正好遇上自然災害,到保險公司理賠要等很久,最終理賠下來難以達到預期金額。針對王進泉的說法,劉昌龍也予以證實。其次是很多農民買保險沒看清條款,今年可能買了旱災保險,可遇上的是冰雹就難以理賠,久而久之,農民怕麻煩,也不愿和保險公司打交道。據中國保險學會2014年發布的《中國農業保險市場需求調查報告》中稱,能完全看懂保險條款的農戶僅占14.61%,大多受訪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查勘、定損缺乏清晰的理解。其中固然有農業生產成本與支出的考慮,比如部分農民認為,通過保險賠付獲得的資金還不能完全覆蓋農業生產的成本,更不用說人力成本、土地租金等方面的投入。  而田錦明則認為,最大因素是保險公司不愿參與農業保險,像紫云年年都會遇上自然災害,保險公司明知虧本還去做嗎?還有就是農戶分散,保險公司也沒足夠的人力物力去覆蓋。田錦明認為,國內市場依然是“小農戶”對大市場的格局。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家只有四五畝地,土地不成片,無法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生產成本較高。農業經營方式分散的同時,我國農業保險還處在起步發展階段,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險產品層次單一,保險補貼覆蓋面不夠等諸多問題。  貴陽一家保險公司的負責人透露,為何農業保險叫好不叫座,他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是農業風險集中。農業風險一旦發生都是大面積的,造成的損失比較大,保險公司明顯虧本;其次是單個保費少且分布散亂。農民沒有投保意識,直接向農戶收取保費的話,保費較少不說,許多農戶還不愿意買,造成工作量巨大;再次是政府因素。農業保險在許多地方都是政府出錢直接為農戶購買。但很多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預算安排,致使農業保險不能全范圍大面積地覆蓋,僅為風險發生高的區域購買,無疑加大了保險公司的賠付;最后是定損復雜。一旦出險,需要對每個農戶定損,工作量巨大,經營成本高。這是眼下農業保險為何“叫好不叫座”的因素。  農業不保險必將留后患  “農業不保險必將留后患。”田錦明說,當前貴州提出大力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紫云還提出“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園、戶戶農家樂、人人奔小康”的發展目標,而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盡管眼下有些地方成立了合作社,但抗災能力都有限。災后政府只對部分生產、生活困難的農戶進行救助,因沒有保險來“轉嫁”風險,幾乎所有損失都壓在農民肩上。大公司和少數資金雄厚的個體農戶承受災害能力還比較強,而那些資金薄弱的個體小農戶,往往因災致貧甚至破產。  “農業不保險,不僅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還會引起地方金融風險”。田錦明說,眼下貴州對農業產業的金融支持,基本上是以農商行(以前的農村信用社,改制后更名為農村商業銀行)為主,以紫云為例,截至2016年4月末,全行存款余額333846萬元,各項貸款余額222674萬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214166萬元。截至4月底,累計使用杠桿化支農再貸款發放貸款金額30604萬元,在現代山地高效農業上投入的信貸資金為24667萬元,退耕還林信貸資金投入為3850萬元,“四在農家美麗鄉村”信貸資金投入為4255萬元。因災返貧農戶數為564戶,造成不良貸款1025萬元。  據悉,紫云縣自去年12月以來,打造了萬畝石榴園、茶園、藍莓園、枇杷園、果蔬園、葡萄園、臍橙園、楊梅園、桂花園等農旅結合的示范園區。這些園區打造,在紫云農商行都有貸款,眼下初步實現了“坡坡花果山”的目標,但沒農業保險,不僅農民有后顧之憂,更讓人擔心的是引起地方金融風險。  業內人士對農保的三方面建議  如何解決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田錦明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首先,把農業保險建設成為農業自然災害救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保險賠付比例達40%,我國不足1%。如果能夠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自然災害中的作用,可減輕政府的壓力。為此,可考慮把國家在自然災害救助方面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支持農業保險發展。同時,國家對農業項目的一些補助,也可考慮用于農業保險。  其次,農業保險應選擇財政補貼下市場化經營的發展模式。對農業保險的發展而言,政府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發展經驗表明,成立政策性的農業保險公司可能會造成低效和浪費。因此,應通過政策引導和財政補貼,充分發揮商業性保險公司的作用,提高農業保險的經營效率。  最后,適當推行強制投保。好比交通強制險一樣,一方面只有通過強制投保,才能在足夠大的領域內分攤風險,另一方面通過適度強制投保,可減少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經營性支出,這兩方面都有利于減少財政補貼的成本。世界上農業保險運行比較成功的國家,農業保險品種的投保都存在一定強制性,但在強制投保的制度設計上,應避免強制投保演變成亂攤派。  “總之,在國家補貼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情況下,采取適當措施,農業保險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田錦明說。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山地高效農業亟待保險做穩定器-情節發展】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