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險企業接連增資藍海市場下存各自為政短板:出版

時間:2023-12-14 23:47:09 作者:出版 熱度:出版
出版描述::近日,中原農險發布公告稱,擬新增19億股股份,增資擴股后總股本將達30億股。值得關注的是,此前,中原農險原有股東均為國有企業,此次新增股東中卻出現新變化,兩家私營企業加入,為中原股東市場化提升成功助力。中原農險表示,此次增資主要為提升償付能力,優化業務渠道與結構等。   此外,目前我國農險市場整體發展迅猛,已列居全球第二位,5家農險公司整體發展向好,僅2016年以來,5家農險公司中就有3家相繼增資,除了此次增資的中原農險,還有安信農險和安華農險。但值得關注的是,農險市場內部卻并非”一團和氣”,據中保協分析,目前農險公司內部存在各自為政,缺乏協同等問題,制約了農險市場的深度發展。  市場化提升:中原農險新增股東中現私營企業身影  近日,中原農險發布公告稱,擬在其原11億股股份基礎上,新增19億股股份,增資后總股本達到30億股,此次增資擴股以每股1.1元的價格進行增資擴股。公告顯示,共有15家公司參與股份認購,包括9家原股東以及6家新增股東,認購增資后,中原農險股東數量由17家增至23家。  6家新股東中認購股份超過1億股的公司有三家:華夏國鼎、恒榮匯彬、寶豐投資,分別認購2.18億股、1.50億股以及1億股,持股比例為7.28%、4.99%以及3.33%。  中原農險的第一、二大股東河南農業綜合以及河南 (600020,股吧)均按比例進行增資,增資后持股比例保持不變,分別為20%、18.18%,第三大股東中原豫資增持2.75億股,增持后比例稍有下降,從14.55%減少到14.51%,仍居原位。  第四、五為股東位置被新進股東華夏國鼎與恒榮匯彬分別持股7.28%與4.99%,公告顯示,北京恒榮與華夏國鼎為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企業,兩者持股比例相加為13.27%,并未超過排在股東第三位的中原豫資。  值得關注的是,中原農險原有17家股東均為國有企業,而此次新進股東華夏國鼎、恒榮匯彬均有限責任公司,由自然人控股。  在今年9月增資計劃披露時,中原農險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增資擴股計劃擬在保持國有股權絕對控股的前提下,引進社會資本,進而提升公司的市場化程度。  華夏國鼎以及恒榮匯彬的加入,是中原農險進行市場化改革邁出的的重要一步。  增資后中原農險前10位股東  中原農險近年來整體發展態勢向好,凈利潤卻“上躥下跳”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中原農險近年來的具體經營情況。成立不足三年的中原農險整體呈向好發展態勢,2015年中原農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7540萬元,2016年中原農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5.35億元,同比增長610%,今年1-10月,中原農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9.45億元,同比增長114.29%,已經超過2016年全年原保費收入。  但盈利情況卻并不算穩定,這與其運營時間不長有一定關聯。從已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來看,2016年1、2季度中原農險凈利潤分別為-688萬元和-6558萬元,隨后在2016年第三季度凈利潤扭虧為盈,達到798萬元,2016年4季度凈利潤實現環比768%的增長率,達到6927萬元。步入2017年后,中原農險凈利潤也呈波動趨勢,2017年1季度中原農險凈利潤為4371萬元,2季度再次跌至負數,隨后又在三季度轉負為正,從2季度-4139萬元的凈利潤轉為9182萬元。  2017年9月,中原農險第二大股東中原高速發布中原農險增資擴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中原農險未來幾年的經營情況進行預估,預計2017年保費收入為8.5億元,從今年前10月數據來看,中原農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已經達到9.45億元,超出預估。與此同時,可行性報告中預估2020、2022年實現30億以及60億元的保費收入。  2017年-2022年中原農險保費預估  增資需求迫切:強化償付能力,拓展業務內容與業務渠道  對于此次增資的目的,中原農險表示,增資擴股是為滿足償付能力監管要求與保險扶貧項目需要,同時有助于中原農險拓展業務經營渠道、優化業務結構。  具體來看,首先,在償付能力層面,按照中原農險五年發展規劃,中原農險2020年保費收入將達到30億元,可投資資產20億元,量化的保險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最低資本總計將達到8億元,若不進行增資,按照實際11億的資本計算,中原農險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137%,與今年第三季324%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相比下降不少。基于此,中原農險增資,為未來大幅拓展業務,進一步夯實償付能力“后盾”。  其次,業務方面,中原農險表示,因受限于資本金,其在再保險市場的議價能力被約束,難以取得高保障再保險合約;因無法滿足保險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20億元、近三年內凈資產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門檻,而無法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大型非車險業務方面,因資本金有限,承保上線僅為1.1億元,瓶頸難突破等問題,增資迫切性不斷凸顯。  此外,中原農險還表示,將利用互聯網在創新產品、思維方式上的強勢地位,探索全新經營模式,從產品研發、營銷、在線服務等環節,實現單點突破,在局部場景、垂直應用中迅速擴大影響與規模。增資擴股的落地,將有助于中原農險進一步進行業務渠道的多元化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可行性報告中,中原農險提出要求,至2020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到17億元,商業保險保費規模擬不低于13億元。對于增資需求,中原保險也表示,爭取在2020年前實現二次增資。  “表里不一”:農險市場整體發展迅猛,農險公司卻各自為政  從行業層面來看,我國目前有5家農業保險公司,除中原農險外還有安信農險、安華農險、陽光農業以及國元農險,經營情況整體呈向好態勢,從今年前10月保費數據來看,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14%、13.42%、7.04%以及14.8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88%、129%、182%、318%,未出現償付能力不充足的現象。  近兩年,5家農業保險公司中有三家已進行或擬進行增資,除中原農業外,還有安華農險以及安信農險。  2016年10月,安信農險發布變更注冊資本公告,稱向 財險增發1.93億股普通股,向奉賢資產增發676.8萬股普通股,合計增發2億股,募集資金4.12億元,增發的每股價格為2.06元,增資后安信農險中股本由5億元增加至7億元,此次增資已在去年得到保監會的批復。  今年1月,安華農險發布公告稱,稱其擬在原10.58億股股份的基礎上,新增41.72億股,增資后總股本為52.29億股,增資以1.16元的價格進行增資擴股。10家原股東以及1家新股東擬進行增資擴股,增資后安華農險股東數量升為22家。值得一提的是,藍鯨財經并未在保監會的網站上找到對于此次資本變更的批復。  農險公司相繼增資的背后,是其股東對于農險市場潛力的期待。  保監會此前披露了一組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間,我國農險保費收入規模從51.8億元增長到417.1億元;承保農作物從2.3億畝增加到17.2億畝,玉米、水稻、小麥三大口糧作物承保覆蓋率已經超過70%,中國農險業務規模居于全球第二,亞洲第一。  從農險業務構成來看,農險已經從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擴展到農村的財產保險、人身保險的多個方面。在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更明確表示,今后將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支持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同時積極同步發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等商業險,以及農民養老健康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  伴隨政策紅利而來的還有政府對于農業保險的補助,2016年中原農險獲取政府補助727萬元,這對于中原農險的運營提供了一定的資金保障。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農險業務雖然發展迅速,潛力巨大,但目前的農險公司在市場運營和業務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中保協在2017年保險業年報中明確表示,目前,從事農業保險的公司基本停留在各自為政、分頭行動的狀態,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整合與協同應對。市場組織單一、不完善,相互保險組織、互助保險組織等沒有充分發展,一定程度制約了農業保險在更大范圍內快速深入發展。在局部地區,從事農業保險的公司競爭激烈,為爭取地方政府和財政補貼的支持,進行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保險行業的形象及聲譽。  年報強調,由于市場供給主體少,產品單一,加之農民收入低,保險需求高,社會上留存了大量風險空白點,如農機、水產、養貂等特色產業保險無人經辦。  由此看來,農業保險需要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與經營模式,注重質量效益,建立新型農業保險組織體系,實現健康穩健的可持續發展。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農險企業接連增資藍海市場下存各自為政短板-出版】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