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人口難以享受完善公共服務體制:情景

時間:2023-12-22 21:45:56 作者:情景 熱度:情景
情景描述::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外地工作,因為戶籍原因很多當地的公共服務都沒辦法享受到,有關部門表示,公共服務對于流動人口的均等化還需要一段時間逐步的完善和推進。   “孩子剛剛在北京過完暑假,前幾天又回老家上學去了。真想把孩子留在身邊,一家人在這里生活。 ”來自河南許昌、目前在北京經營副食店的王先生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我和愛人常年在北京掙錢,也想過把孩子接來和我們一起住,但異地入學方面的政策我們不了解,聽說挺麻煩的。再說,就算孩子能來北京念書,戶口在老家,高三還得回老家高考,干脆不折騰了。 ”   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發布的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2年中國流動人口數量達2.36億人,相當于每六個人中有一個是流動人口,其中,超過半數是“80后”。在有意愿落戶城市的新生代流動人口中,超過七成希望落戶大城市。   然而,這些棲身于城市的外來人口,期望“扎根城市”,卻很難在城市中享受與當地人同等的公共服務。那么,在城鎮化進程中,應當如何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公共服務均等化?對此,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的專家表示,應以就業為核心,根據難易程度逐步消除教育、醫療、養老等核心公共服務的“非均等”現象。此外,應當逐步將戶籍與各項福利脫鉤,改革相應的財政制度,以保障流動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推進。   分步實現公共服務城鄉并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巡視員謝揚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首先規劃要一致。 “在過去的城鄉二元體制中,城市規劃和農村規劃相互脫節,、失業保障、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等,雖然都和就業相關,但是城鄉卻存在兩套體系,因此,統一規劃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和必要內容。 ”謝揚說。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教授溫來成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應該根據不同類型基本公共服務的難易程度分別推進。 “公共衛生、工傷保險、、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務應當盡可能快地推進,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均等化。而另一些公共服務,如養老服務,要做到城鄉統一需要一個過程。 ”   謝揚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以養老保險為例,他認為,實現養老保險城鄉并軌的難點在于,農民工流動性很大,養老保險的劃轉問題規劃起來難度較大。目前各省相繼出臺相應政策,先保障省內流動的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劃轉,進而實現跨省之間的劃轉。 “不論是使農民工享受城市職工同等的養老保險,還是提高農村現行的養老保險標準,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謝揚說。   此外,目前,保障房、棚戶區改造很難在短期內惠及外來進城務工人員。因此,謝揚建議,應當擴大廉租房保障范圍,將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廉租房體系。   本報記者了解到,為打破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城鎮住房保障政策的各項束縛,今年以來,多個省份積極出臺方案。例如,河北省近日發布的 《關于切實解決城鎮外來務工人員住房保障問題的通知》規定,各設區市應將年度可分配公共租賃住房15%左右比例的房源,用于向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分配;四川也開展“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要求將不低于30%的公共租賃住房提供給農民工。   “住房、低保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應當因地制宜、扎扎實實地推進,口號不要喊得太高。相對于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均等化,還需要更長時間,更完善的制度來保障。 ”謝揚總結道。   戶籍制度改革助力公共服務均等化   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推進不能獨立于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就是居住地登記制度,應當和教育、醫療、養老等福利保障脫鉤。”謝揚認為,應當逐步降低戶籍制度改革在全局改革中的作用,把各種福利通過其他形式逐步推進。例如,及時設立居住證制度,根據入城年限分步驟賦予非戶籍常住人口相應權益,盡快實現當地行政區域內所有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務均等化。   溫來成認為,對于我國目前城市化過程中的人口流動,政府要進行有效的疏導。在城市管理上,通過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城市間的相互合作來疏散特大型城市目前的人口壓力,緩解資源緊張局面,配合戶籍制度改革。例如,適當將北京城市教育、公共衛生資源、產業等轉移到周邊城市,從而減輕其城市人口增長的壓力。并且隨著這種壓力減輕,加快戶籍改革步伐。   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公布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提出,逐步將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與戶口性質相脫離,保障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   今年以來,一些省份或是公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或是出臺“‘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增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項目;對失地農民、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和各類養老保險未覆蓋人員做到應保盡保;為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公共租賃住房等。逐步將外來務工人員基本公共服務的覆蓋落到實處。   加強政策統籌,推行公私合作   由于公共服務涉及領域眾多,財政投入巨大,如何確保公共服務建設所需的龐大公共支出,并實現公共資源的有效投入是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   溫來成認為,在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服務不能完全由政府財政承擔所有責任。應當調動民間資本、社會資金的巨大潛力。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純公共物品性質的公共服務的資金問題,應由地方財政來解決;對于具有準公共物品性質的公共服務,如文化類服務、公路修建等,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推進,走公私合作的道路,更多地吸引民間資金投入公共服務,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國家雖然有一些‘專項轉移支付’來扶持地方改革,但有些地方壓力太大。養老保險劃轉統一也存在這個問題。 ”謝揚說。   慧擇提示:我國地廣人多,人口流動性很大,在外地就業打拼的年輕人也多,當地對外來人口的公共服務如何做到均等平衡會遇到很多問題,制定合理的制度,并且需要實踐去完善,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外來人口難以享受完善公共服務體制-情景】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